当前位置:秒懂库 > 综合知识 > 浙江民歌调
手机版

浙江民歌调

来源:秒懂库 阅读:1.8W 次

浙江民歌调

(一)

#1. 我们在山南采茶忙,

采下桂花满怀香。

摘下茶叶汇成缕,

一缕缕送到远方。

#2. 茶芽儿嫩爱阳光,

茶园里满是欢融。

茶树儿高叶茂茂,

采茶人心笑逐颦。

#3. 古老的村庄静悄悄,

人们喜迎采茶节。

劳动欢乐笑声起,

醉美的江南美景中。

#4. 美丽的家乡风光好,

皓月当空人欢笑。

江南的美酒来相送,

畅饮尽情爱家乡。

(二)

#1. 看那采茶姑娘摘茶去,

勤奋劳作不辞苦。

采下茶叶儿笑开花,

大山上热闹非凡。

#2. 山水秀美村庄宜,

不论紫砂泥还是瓷。

茶壶净洁又淳朴,

淳朴的民俗在这里。

#3. 此地四季春常在,

热情好客心善良。

家家户户皆相识,

土地神明保佑长。

#4. 江南风光养育良,

绿树成荫鸟飞翔。

采茶舞曲响起来,

民俗活动不断创。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浙江民歌 那些 要歌名

【浙江民俗】乐清蒲岐民歌民谣(选)一、蒲岐山歌

丁丁当,罗来,丁丁当,罗来

烟墩山上罗来,罗罗罗来,南门外。

东海崔头潮水涨,罗来。狮子山介,龙尾洞,嗬咋

二、蒲岐山歌

问:介姆头戴四角盔?介咽大船三条桅?

介姆大佛三只眼?介咽罗汉十八个?

答:风车头戴四角盔。外江大船三条桅。

黄塘大佛三只眼。蒲岐罗汉十八个。

三、蒲岐打秋千

蒲岐打千秋,米桶打介光溜溜

前门叫多谢,后门流眼泪。

四、你讲稀奇不稀奇 (倒话)

你讲稀奇不稀奇?老鼠背猫上楼梯,

狗桔树上生肖梨,鸡背刀鹰半天飞,

雄鸡生个软虎卵,外甥孙生个外公爷。

五、老鼠经

老鼠经,老鼠经,老鼠实在无良心,

菜油经你偷去当茶唱,馒头给你偷去当点心,

啃介樟树佛,打碎琉璃灯,你讲冤深不冤深?浙江汉族民歌 http://www.zjcnt.com/zt/minge/page1.htm

1 号子 是劳动人民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创作演唱的,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劳动内容。音律、节奏与劳动节奏紧密配合,既服务于生产劳动,又具有解除疲劳、调剂情绪等娱乐作用的民歌。有搬运、工程、农事、船渔和作坊等种类。

浙江的劳动号子品种多样。其中最具特色的是舟山群岛一带的《舟山渔民号子》。自古以来,渔业就是浙江人民借以谋生的方式之一,从浙东的河姆渡、浙北的马家浜、良渚等石器时期遗址出土的陶制网坠、骨制鱼镖等捕鱼工具来看,可知我们祖先早在数千年前就已经在这块土地上以捕鱼为生。

《舟山渔民号子》

http://www.zjcnt.com/zt/minge/mp3/001.MP3

http://www.zjcnt.com/zt/minge/mp3/002.MP3

2 山歌 是劳动号子之外各种山野民歌的统称。主要指广大农村人们在山野湖河劳作行舟,或在屋前棚下休憩时为舒心解闷自娱时演唱的一种民歌山歌。旋律比较高亢、舒展,节奏比较自由,带有即兴性。

浙江山歌基本上可分为两大风格区,即“杭嘉湖平原风格区”和“丘陵山地区风格区”。

钱塘江以北,太湖以南的浙北杭嘉湖平原地区的山歌,古今文人学者称之为“吴歌”。在诸多“吴歌”曲调中,有一种流行范围最广,涵盖面遍及整个杭嘉湖平原的基本曲调,当地称之为“滴落生”。其特点是羽调式,四句体结构,第四名落音有“尾饰”(即从主音羽下滑到徵音)。[嘉善《五姑娘》]  

嘉善《五姑娘》

http://www.zjcnt.com/zt/minge/mp3/023.MP3

3 小调 是流传最为广泛的一类民歌。通常将其与粗犷质朴的“山野”之歌相区别,具有细致流畅艺术特点的“里巷小曲”。宋元以来史籍资料中常有所谓“村坊小曲”、“市井小调”、“俚曲歌谣”等记载,有时也称之为“时调”、“小令”、“俗曲”、“俚曲”等,大致都是指小调一类民歌。

浙江素以小调著称于海内,所谓“江南小调”、“江浙小调”,就是指以苏州和杭州为中心的吴语地区城镇民间时调俗曲。

浙江现代流行的小调归纳起来共有约二十余种基本曲调(不包括灯调·莲花等其他小调体裁的民歌)。所谓“基本曲调”,指的是一首小调在民间流传的若干变体的原型,如在浙江广泛流传的《孟姜女》,经与《梳妆台》、《手扶栏杆》、《哭七七》、《春调》等等虽是不同的各自的民歌,但他们的曲调却明显同属一源。

4 灯调:浙江民间年节灯会,灯的品类繁多,有龙灯、狮子灯、茶灯、花灯、鱼灯、鸟灯、马灯、抬阁等等。灯调有的是载歌载舞,有的只有器乐伴奏而不歌。全省没有统一的灯调,各地大都采用自己的土调。

浙江流行范围较广,影响较大的灯调有《采茶灯》龙游《报花名》。这种歌舞形式主要流行于丘陵山地茶区。它的典型表演形式是十二个女童,身穿彩衣,手执花篮,花篮中分别装着十二种不同的纸花,点着腊烛,边唱十二月采茶,边变换队形,载歌载舞。有的还另加一、两个男童扮丑角在舞队前后插科打诨。《采茶》又有《顺采茶》、《侧采茶》、《花采茶》、以及《大采茶》、《小采茶》等名目。灯调的题材以唱花名、古人为最多,其次是一些短小风趣、即兴编唱的古词、彩话之类。

《报花名》

http://www.zjcnt.com/zt/minge/mp3/058.MP3

《顺采茶》

http://www.zjcnt.com/zt/minge/mp3/059.MP3

《侧采茶》

http://www.zjcnt.com/zt/minge/mp3/060.MP3

《花采茶》

http://www.zjcnt.com/zt/minge/mp3/061.MP3

5“莲花”,是由于这种调子乐句的后半段有“莲花莲花荷”的程式性衬腔而得名。在浙江全省流行的有“大莲花”和“小莲花”等两种表演形式。“大莲花”的表演形式,是在灯节或庙会时,由一群艺丐组成舞队,手执铜铁鞭,载歌载舞,领唱者叫“莲花头”,走在舞队之首,衣饰褴褛奇异,舞姿怪诞以引人侧目。“小莲花”则是由一个艺丐在节日、喜庆或平日沿户叫唱乞讨。

浙江“大莲花”的曲调大都是一二首莲花调 在各地的不同变体。“小莲花”的曲调和衬腔则各不相同,主要有杭嘉湖一带的“莲花落” [湖州《叫声阿二》];温州一带的“莲花” [瑞安《太阳出来》];绍兴一带的“莲子行” [新昌《立春节》];台州一带的“洒尺” [温岭《重阳糕调》]、“铜钱鞭” [仙居《大脚姑娘》]等等。

湖州《叫声阿二》

http://www.zjcnt.com/zt/minge/mp3/062.MP3

瑞安《太阳出来》

http://www.zjcnt.com/zt/minge/mp3/063.MP3

新昌《立春节》

http://www.zjcnt.com/zt/minge/mp3/064.MP3

温岭《重阳糕调》

http://www.zjcnt.com/zt/minge/mp3/065.MP3

仙居《大脚姑娘》

http://www.zjcnt.com/zt/minge/mp3/066.MP3

6 仪式歌 应指民间礼仪活动场合所演唱的民歌,其中,特别是人从生到死三个重要阶段(“生”、“婚”、“死”)以相应的礼仪所表示出来的“诞生礼”、“结婚礼”和“丧葬礼”。浙江民歌中的“仪式歌”主要有“婚礼歌”、“祭祀歌”和“蚕仪歌”等。

“婚礼歌”在浙江各地有多种不同形式和内容,如舟山普陀在婚礼中要唱《摆酒》、《看嫁妆》、《看新娘》、《贺新郎》,定海唱《闹房》,嵊泗唱《敬酒》等。宁波一些地方农村结婚时,有由男女宾相对歌的;嘉兴一带农村,在婚礼中要请又是“子”歌手唱《浪柳园》、《侬妆调》等婚歌。

流行在杭嘉湖平原水乡一带的“浪柳园”,因乐曲后半部分有“浪柳园、柳浪园……”的程式性衬腔 而得名。当“浪柳园”的艺人,当地叫做“子”(又称“双嘴”),自称“传香人”,大多是农民,平时务农,凡人家有礼俗、祀典,便出钱请他们来演唱[海盐《催妆》]。

普陀《摆酒》

http://www.zjcnt.com/zt/minge/mp3/067.MP3

海盐《催妆》

http://www.zjcnt.com/zt/minge/mp3/068.MP3

7 浙江儿歌 有少儿歌、幼儿歌和摇儿歌。少儿歌主要是农村儿童在田野放牧时唱的山歌,有“牧牛呼声”[嵊州、余杭]、“对山歌”[安吉、仙居《阿西圆圆》]、“斗山歌”[三门《你也来,我也来》]、“骂山歌”[金华《黄泥塘》]、“撞歌”[录音永嘉《这面山》、温州《叮叮》、温州《介呢有翼》]、“解歌”[宁海《介母出门》]等名目。

幼儿歌是学龄前儿童由大人教与的信口吟诵的谣曲[东阳《火萤虫》、象山《癞头皮》(对调皮小孩的谑称)]等。

摇儿歌是大人在为幼儿催眠或与之嬉戏时所唱[象山、鄞县]。

儿歌 嵊州

http://www.zjcnt.com/zt/minge/mp3/071.MP3

牧牛呼声

http://www.zjcnt.com/zt/minge/mp3/072.MP3

对山歌 安吉

http://www.zjcnt.com/zt/minge/mp3/072.MP3

对山歌 仙居《阿西圆圆》

http://www.zjcnt.com/zt/minge/mp3/074.MP3

斗山歌 三门《你也来,我也来》

http://www.zjcnt.com/zt/minge/mp3/075.MP3

骂山歌 金华《黄泥塘》

http://www.zjcnt.com/zt/minge/mp3/076.MP3

撞歌

永嘉《这面山》

http://www.zjcnt.com/zt/minge/mp3/077.MP3

温州《叮叮》

http://www.zjcnt.com/zt/minge/mp3/078.MP3

温州《介呢有翼》

http://www.zjcnt.com/zt/minge/mp3/079.MP3

解歌

宁海《介母出门》

http://www.zjcnt.com/zt/minge/mp3/081.MP3

幼儿歌

东阳《火萤虫》

http://www.zjcnt.com/zt/minge/mp3/082.MP3

象山《癞头皮》

http://www.zjcnt.com/zt/minge/mp3/083.MP3

摇儿歌

象山

http://www.zjcnt.com/zt/minge/mp3/084.MP3

鄞县

http://www.zjcnt.com/zt/minge/mp3/085.MP3

8 生活音调 包括哭腔、吟诗、叫卖、搳拳、求乞等方面。有的仅是语言、语气的强化,有的已形成曲调,在音乐形态上,虽然它们未构成民歌,但正因此而更易体现当地语言音调风格与民歌旋律的结合特点。

浙江民歌

浙江民歌兴起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历史悠久,特色鲜明。浙江的民歌按音乐体裁大致可分为号子、山歌、小调、灯调、莲花、仪式歌六大类,并附录生活音调。其中山歌与灯调中的部分民歌,具有较强的江南地方特色。此外,桐庐、建德、淳安、富阳四县部分乡、村,还有畲族民歌。

浙江有哪些民谣?

1、http://ok.wo99.com/bplay.php?id=528676

浙江民歌 — 采茶舞曲

演唱:陶慧敏

溪水清清溪水长,

溪水两岸好呀么好风光。

哥哥呀,你上畈下畈勤插秧,

妹妹呀,东山西山采茶忙。

插秧插的喜洋洋,

采茶采的心花放。

插秧插的匀又快,

采的茶来满山香。

你追我赶不怕累呀,

敢与老天争春光,

争呀么争春光。

溪水清清溪水长,

溪水两岸好呀么好风光。

姐姐呀,你采茶好比凤点头,

妹妹呀,采茶好比鱼跃网。

一行一行又一行,

摘下的青叶往篓里装。

千篓万篓千万篓呀,

篓篓新茶放清香。

多快好省来采茶呀,

青青新茶送城乡,

送呀么送城乡。

左采茶来右采茶,

采茶姑娘齐采茶,

一手先来一手后,

好比那两只公鸡争米上又下。

两个茶篮两旁挂,

两手采茶要分家,

采了一回又一箱,

头不昏来眼不花,

多又多来快又快,

年年丰收龙井茶。

2、马灯调

浙江东阳的民歌民谣有哪些 要有词的

东阳江两岸,素来是“看云山何须图画,听鸟歌不用笙簧”的歌山画水之地。在这历史悠久、传统深厚的文化乐土中,不知萌生了多少五音相喧、七彩纷呈的民间文艺之花。就说东阳民歌的数量之多,质量之佳,流传之广,实可谓“奇葩朵朵放光华,香飘寻常百姓家”。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我们去农村采风时,有位民歌手为了显示东阳民歌的绚丽多姿,他随口用数字加以开列:《一匹绸》、《二姑娘相思》、《三番十二郎》、《四季调》、《五更歌》、《六勿亲》、《七朵花》、《八洞神仙》、《九连环》、《十杯酒》等,足以说明民歌之多。在洋洋大观的民歌当中,经过乐家的慧眼识珠,加工提高,光在省级以上专刊发表的有《韭菜歌》、《盼姑娘》、《亲家母》、《凤仙花》、《牧牛山歌》、《探亲洞房》、《什么东西送小妹》、《养猪娘》、《姑嫂观灯》、《丰收莲花》等二十几首。其中曾参加省汇演获奖的有《牧牛山歌》、《探亲洞房》、《十二月花名》等。特别是《韭菜歌》、《盼姑娘》、《亲家母》三首歌,1956年由浙江民间歌舞团合唱队排练后参加全国第一届音乐周演出,这土色土味、独具芬馨的东阳民歌在京城轰然打响。其中《韭菜歌》得到中国音协的首肯和赞扬,说它“质扑、真情而含蓄”。《盼姑娘》由天津音乐学院院长王莘在会刊上撰文美评:“改编者加上第二声部挑担时那‘咯吱咯吱’的声音衬托,显得格外生动活泼,妙趣横生。”用方言演唱的《亲家母》,虽然外地人听不懂,但通过形象生动的表演动作,两个亲家母的一番矛盾冲突后重归于好的戏剧性情节,观众却全然意会,拍手称好。

有哪些好听的民俗歌曲

01.采茶舞曲(浙江民歌调) 李玲玉

02.回娘家(河北民歌) 张彤

03.编花篮(河南民歌) 俞淑琴

04.崔咚崔(湖北民歌) 周友金

05.姑苏风光(江苏民歌) 赵莉

06.斑鸠调(江西民歌) 屠洪刚

07.崖畔上开花(陕西民歌) 李玲玉

08.蘑菇头号(浙江民歌) 周友金

09.赶小海(云南民歌) 赵莉

10.放马山歌(云南民歌) 屠洪刚

11.猜调(云南民歌) 周友金&俞淑琴

12.小放牛(河北民歌) 屠洪刚&俞淑琴

13.采花(四川民歌) 李玲玉

14.龙船调(湖北民歌) 俞淑琴&周友金

15.采茶谣(江西民歌) 赵莉

16.牧歌(内蒙古民歌) 张彤

17.贵州山歌(贵州民歌) 赵莉&屠洪刚

18.无锡景(江苏民歌) 李玲玉

19.打着山歌过横排(江西民歌) 周友金

20.挂红灯(内蒙古民歌) 俞淑琴

21.秋收(陕西民歌) 赵莉&张彤

22.大板城的姑娘(新疆民歌) 屠洪刚

《采茶舞曲》和《龙船调》的地方特色

周大风做的采茶舞曲 采茶舞曲,浙江民歌。[周大风作曲] 原是越剧现代戏《雨前曲》的主题歌及舞蹈曲。全曲以越剧的音调为素材,具有舞曲风格。 (乐曲采用浙江民间音调的特点,旋律优美流畅,其中逗趣性的乐句,如一问一答,似年轻人在相互嬉戏,像老年人对丰收的赞美。) 歌舞曲。周大风词曲,作于1958年。原为越剧《雨前曲》主题歌及舞蹈配乐,后根据歌曲改编成舞蹈小品《采茶舞》。"采茶"原是中国一种民间歌舞体裁,流行于南方产茶区,用于表现种茶、采茶的欢乐情绪。这首采茶舞曲保持了民间采茶歌舞的基本风格,采用民族的五声徵调式,又有调式交替的素材,曲调欢快、跳跃,再现了采茶姑娘青春焕发的风貌。《采茶舞曲》在50年代一度极为流行,有较大的社会影响。

江苏 跟江南丝竹有关

浙江民歌的发展历史

先秦时期浙江民歌可查考的文献较少,目前仅能从一些零星史料中窥其一斑。如东汉赵晔的《吴越春秋》中记载的《作弹歌》,西汉刘向《说苑》记载的《越人拥楫歌》等。

魏晋南北朝时期,吴声歌曲开始兴起于今苏南浙北地区。宋郭茂倩编《乐府诗集》中所收今浙北境内的吴声歌曲,有据可查的有《前溪曲》和《阿子哥》等两种。前溪今名余英溪,在今浙江德清县武康镇南。南朝时当地有传习歌舞的乐坊以溪名之。据康熙《德清县志》载:县南有前溪坊、后溪坊,为南朝集乐之处。江南声妓多自此出,唐时尚有数百家习音乐焉。唐·崔颢有舞爱前溪妙,歌怜子夜长的诗句。据此,《前溪曲》可能是流传在这一带的民歌曲调。

东晋南朝时期,浙江钱塘江以南地区的民歌发展颇盛。据《南史·循吏传》记载,宋时凡百户之乡,有市之邑,歌谣舞蹈,触处成群。《太平御览》引裴子野《宋略》说:王侯将相,歌妓填室;鸿商巨贾,舞女成群。浙东的王公贵族们当然也忘不了宴饮声色,行吟山水。晋左思的《吴都赋》的北朝庚信的《哀江南赋》中都有吴歈(歌)越吟的说法,把吴歈和越吟相提并论,说明东西两浙汉族民间歌舞之盛是在伯仲之间。在今浙江沿海一带的绍兴、宁波、温州以及余杭等地,曾陆续出土了不少晋代青瓷谷仓(明器),上面堆塑有击鼓、抚琴、吹箎、弹阮、舞踊、杂耍等歌舞伎人物群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音乐生活状况。同时,这些歌舞伎人物,形象大都是高鼻子凹眼睛,着胡服带胡冠,反映了北方豪族南迁后,随之带来了中原的、乃至西域的音乐文化。

隋唐以后,中国经济文化逐渐南移,浙江在全国的地位日趋重要。五代吴越国以及南宋两个朝代曾建都于杭州。特别是南宋,在杭州建都历时140余年,使杭州成为地有湖山美,东南第一州的吴越第一重镇,全国、经济、文化中心。

城市经济、文化的繁荣,促进了市民音乐文化的发展,唐宋时期城市音乐文化的特点之一,就是形成于唐,盛于宋的曲子词。这在当时是一种比较新颖的城市民间歌曲体裁形式。文人客竞相为青楼歌馆、教坊官伎的歌姬们填词度曲,一些著名的唐宋词人,在浙江留下了大量的名篇佳作。如唐代白居易有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宋代苏东坡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等佳句;又有吟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柳永,膺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之殊誉,咏叹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林逋,有隐居孤山,梅妻鹤子的雅闻,又如女词人李清照,避难于婺州(今金华),留下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千古绝唱;爱国诗人陆游,乡居山阴(今绍兴),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传世警句。其他如精通音律的周邦彦、张先、姜夔、张炎等等,都曾长期生活、活动在两浙,特别是唐代白居易和宋代苏东坡曾先后主事杭州,对杭州乃至两浙的市民音乐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据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载:白乐天之守杭州也,放浪湖山,耽昵声妓,新词艳曲,布浃郡中。苏东坡也是……放浪湖山,耽昵声色,乐天之后,一人而已。他们的耽昵声妓,客观上起着倡导、繁荣市民音乐文化的作用。同时,他们还有意识地普及音乐文学知识,如白居易在他的《留别郡斋》诗中写道:更无一事移风俗,唯化州民解咏诗。

文人们的参与民间歌曲的创作、演唱活动,一方面自身从民歌中吸取了养料,另一方面也极大地普及和发展了民间音乐文化。此外,在南宋时期的临安(今杭州)还产生了一种小词。据《梦粱录》记载:街市由乐人三五为队,擎一、二女童舞旋,唱小词,专沿街赶趁。又据《武林旧事》载:酒楼……又有小鬟,不呼而至,歌吟强聒,以求支分,谓之擦座。这些所谓擦座、赶趁的流散艺人,演唱场合不是勾栏、教坊,而是茶肆酒楼,沿街卖唱;演唱对象不是公卿士族,而是引车卖、浆者流。因此,他们所唱的小词,也不会像曲子调、诸宫调那样的比较雅致,而更加适应下层市民音乐文华水准的、歌词和曲调都更加通俗的俗曲小调。这些小词的曲调,很可能有一部分是他们根据自己所熟悉的生活音调而即兴创作的。如《梦粱录》载:今街市与宅院,往往效京师叫声,以市井诸色歌叫卖物之声,采合宫商成其词也。

另外,唐宋时期浙江灯调莲花类民歌也比较流行,据《西湖游览志余》记载:杭州元宵之盛,自唐已然,白乐天诗云:'……灯火家家市,笙歌处处楼'。宋欧阳修也有去年元宵时,花市灯如昼的诗句。又据《杭州府志》载:元宵前后五夜张灯,市街委巷悬额缀彩,皆以锦缎彩绣为之,如入万花谷中,终夕鼓吹不绝。当时民间歌舞队有数十队,楼灯初上,诸舞队次第簇拥前后,连亘十余里,有《男女杵歌》、《贺丰年》、《村田乐》、《旱划船》、《竹马儿》等等名目。从这些歌舞的名称来看,可能不少舞队是来自城郊的乡镇。又据《浙江风俗》载:越俗竹枝词:爆竹声中雪霁天,村歌村舞胜管弦,归来满载糕和粽,穷汉幸叨太平军。朔月始,一丐破袋蒙首作牛,另一丐执帚牵以草绳,口唱《莲花落》吉词乞食。这说明浙江的莲花落不但在城镇,而且也在广大乡村十分的流行。

明清时期,浙江的时调俗曲发展到了高峰。其俗曲在民间流行的主要有:闹五更、寄生草、罗江怨、于荷叶等。这些俗曲名目大都可以在清乾隆六十年成书的《霓裳续谱》和嘉庆年间成书的《白雪遗音》中找到。

新中国成立后,浙江的音乐工作者先后搜集民歌3000余首,编印了《浙江民间器歌曲选》、《浙江省三十年创作歌曲选》、《中国民间歌曲集成o浙江卷》。众多宝贵的艺术遗产,为创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66年在全国业余作者歌曲比赛中,浙江作作者创作的《小蓬船》、《请茶歌》获二等奖。《美丽的心灵》获1979年全国群众歌曲优秀奖。《春江雨》、《西湖风光谁不爱》、《龙井茶虎跑水》被收入《中国新文学大系o音乐卷》。《五十六根琴弦连北京》、《唤一声西子踏青去》、《海乡的秋天》还分别荣获1997年、1999年、2001年度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特别是1984年,杭州歌舞团张建一参加维也纳第三届国际歌剧比赛,以圆浑厚实的音色和潇洒自如、富有感情的正统意大利美声唱法,在247名各国选手中夺得第一名,并获得《歌剧世界》颁发的特别奖。同时,他还在布达佩斯演出时,被评为最佳演员,获百花奖。

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十多年,浙江的歌曲创作,除专业的演出活动外,群众音乐活动也十分的活跃。五十年代,杭州市专门建立了歌咏团体联谊会,全省相继举办过第一、二届全省民间音乐舞蹈观摩演出大会,并组队参加全国音乐周演出。六十年代初,浙江省又多次举办过全省性业余歌曲创作比赛、新作品演唱、演奏会,并在全省各地广泛征集民间歌曲。八十年代以来浙江举办的第三届全省群众声乐大赛、第四届全省音舞节,以爱我中华,爱我浙江歌曲创作征评为代表的各类歌曲创作比赛活动,以全省厂歌演唱大赛为代表的企业群众音乐活动,浙江省艺术节以及连续举办多届的三江歌手演唱大赛、西湖之春、鹿城之春、南湖之春音乐会等,是新时期浙江群众音乐活动的集中体现。九十年代起浙江年年举办的全省中小学生歌咏比赛、宁波市合唱节,以及全省农民歌手大赛等活动,更促进了浙江群众音乐水平的提高,发现和培育了如沈少泉、胡小娥等一批群众音乐演唱人才。

浙江金华的地方民歌或戏剧

婺剧,俗称“金华戏”,浙江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它以金华地区为中心,流行于金华、丽水、临海、建德、衢州、淳安以及江西东北部的玉山、上饶、贵溪、鄱阳、景德镇等地。是高腔、昆腔、乱弹、徽戏、滩簧、时调六种声腔的合班。因金华古称婺州,1949年改今称。 金华民歌非常有特色,不像江苏民歌那样以委婉而动人,看似非常朴素、非常俗,其实内蕴深厚、形式多样、百听不厌。   金华民歌历史悠久,唐代就有文字记载,是八婺人民生活和劳动的结晶。金华民歌大致有四大类:(本人概括,不知道妥当否?)   一类是小曲类:多以情歌、劳动歌号和抒发百姓感情为主,如《茶山春》、《探亲洞房》、《十二月花名》、《花锣鼓》、《凤仙花》、《亲家母》、《十字莲花》、《牧牛山歌》、《韭菜歌》、《麻雀娘》等;  其中《凤仙花》唱道:凤仙花,蓬蓬开;娘想囡,心花开。恰好夫家(喂)有娇来,哒哒的哒吹起来,吹到外婆门前过,外婆叫我吃清茶。舅母待我呒没茶,舅舅陪我山里去摘枇杷,枇杷正开花,摘朵石榴花;石榴花摘来谁个插?摘来(喂)舅母插。  《亲家母》唱道:亲(啊)家母(呐),来嬉嬉,小(啦)姨带(啦)来(喂)望望起,越(啦)望(喂)越(啦)精(啊)致(啊),越(啦)望(啊)越(啦)新鲜。分给我小(啊)叔(啊)做夫妻,聘(啊)银(喂)十(啊)八(啊)千(喂),馒(啊)头(喂)十(啊)八双,杨(啊)梅(喂)十(啦)八对,红(啊)漆台桌嫁小娘来亲啊家母。  《青丝鸟》唱道:青丝鸟(呐)各自飞,飞来飞去娘家嬉。姆妈望见(呐)归来嬉,衣裳角头揩眼泪;阿爹望见囡(呐)归来嬉,胡须摸摸烟筒嘬嘬笑眯眯。  《茶山春》唱道:姐在山坡把茶采,哥在路边口难开哪,采茶先把茶心摘,你有心事慢慢来哪。今早上山把渠开,我那有工夫回村寨。啊!把渠开,勿用来。我托渠水把信带。渠水一到秧门开,我采春茶等水来。请用茶,青又翠,谷雨茶,亲手采。高山流水泡茶味勿改,有茶无水泡勿开哪。  《编花灯》唱道:一对红灯笼,(哎哟)正月梅花开,(呀子依嗬呀嗬呀)梅花女子看见了,编在心坎上,(呀子依嗬呀嗬呀)金线编花蕊,(哎哟)银线(啊)织霓裳,(呀子依嗬呀嗬呀,哎嗨哎哟)在梦中呀,亮在高楼上(呀子依嗬呀嗬呀)。  《十二花名》唱道:正月水仙清水养二月杏花出红墙三月桃花十里红四月杜鹃满山岗五月石榴红胜火六月荷花满池塘七月海棠满头簪八月桂花满枝黄九月菊花迎重阳十月芙蓉巧梳妆十一月山茶初开放十二月腊梅雪里香。  《日头月亮》唱道:日头日头下山坡,月亮月亮上山风,郎歌好比下塘水,小妹好比上丘禾。下塘水来上丘禾,风轮一转流水车,车来下塘清清水,清清塘水好润禾   一类是叙事类:多为讲述爱情悲剧,如《仙妹》、《玉妹》等,一个个悲情故事令人荡气回肠,唏嘘不愿。这些民歌的歌词我已经忘了,大致是养在深闺的女子与一见钟情的男子私订终生,男子始乱终弃,女子或郁郁而终、或自尽身亡。女子阴魂不散,最终复仇的悲剧。民歌对从正月唱起,以时间为线索展开故事,丝丝相扣,令人欲罢不能。   一类是童谣类。多以小动物、小花小草等为题材,谐趣幽默,让人过耳不忘。如  《麻雀娘》唱道:“麻雀娘采六谷,采来六谷送姑娘。姑娘几时来?八月初四来,什么拿着来?馒头粽子裹裹来”。  《一粒星》唱道: “一粒星,亮晶晶,两粒星 ,挂油瓶,油瓶漏 ,好炒豆,豆香 ,好种秧,秧无肥,好种梨,梨无活(核),好种朵(大)栗 ,朵(大)栗三层壳 ,好种菱角,菱角两头尖,敲锣敲敲落兰溪,兰溪角头拆(捡)着 ,一个破皮钿 ,陀(拿)得姐姐买花线,花线咯咯等(断) ,买哇冷(鸭蛋),哇冷(鸭冷)香,隔壁老嫫(老太婆) ,末里(那里)张(望),哇冷(鸭蛋)臭 ,隔壁老嫫(老太婆) ,末里(那里)咒 ,哇冷(鸭蛋)一个洞,隔壁老嫫(老太婆),末里(那里)打地洞。”  《麻姐(雀)娘》唱道:“麻雀娘,挑文章,文章古 ,讨新(媳)妇 ,新妇几时归?六月初三归 ,啥事(什么)端端归?一百馒头、一百糯米饼端端归,公一双 ,婆一双,两两媳媳合一双,黄胖媳妇没得吃,板壁烂,烧羹饭,羹饭冷 ,祭蚱蜢,蚱蜢无工夫,祭姨夫 ,姨夫后园偷绿素(茄子) ,绿素根头一脚绊,绊得狗污(粪)来(染)。”

《老鹰柯鸡》(游戏):“调调龙,调到山上摘狗蓬,狗蓬眯(未)开花,龙头爷爷接归家。青岗鸟,石榴花,几里勾溜海裳衣。龙头爷爷爬起来未?未!吃你格头,有骨头;吃你格节,有刺;吃你格恩半(尾巴)。靠侬格贼运气!龙头爷爷爬上来未?爬上来啰!(老鹰去拖小鸡)

《点点说说》(游戏):“点点说说,桃花并结,金寸下圆,小信开花,铜秤锤铁秤杆,一粒油麻一粒豆,打过人节放屁臭,臭来臭去臭着一块硬沃头(大便)。”  《看牛歌》:“对面山上(哎),放牛妹(来), 问你山歌(哪),会不会(罗)?别看小妹(哎)年纪轻(啊),七岁唱歌(呀)到如今(来)。南京唱过,到北京(哎),震倒宫殿(哪)半壁城(哦)。皇帝赐我(呀)三杯酒(哪),文武百官(哪)送出城(罗)。”

一类是宗教类。为老头老太在祭祀、作佛事、招魂时、上梁、看风水等时候所唱。

采茶舞曲 的舞蹈属于哪个民族的

江南小调《采茶舞曲》,浙江民歌,周大风词曲,作于1958年;原是越剧现代戏《雨前曲》的主题歌及舞蹈配乐,后根据歌曲改编成舞蹈小品《采茶舞》,全曲以越剧的音调为素材,具有舞曲风格。 “采茶”原是中国一种民间歌舞体裁,流行于我国南方采茶地区,如广东、广西、江西、福建、浙江、江苏、安徽、湖南、湖北及云贵等省的汉族地区,亦称“茶歌”、“采茶歌”等。乐曲轻快、活泼,旋律优美流畅,刻划出纯朴的采茶姑娘采茶时的欢乐情景。这首采茶舞曲保持了民间采茶歌舞的基本风格,采用民族的五声徵调式,又有调式交替的素材,曲调欢快、跳跃,再现了采茶姑娘青春焕发的风貌,《采茶舞曲》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一度极为流行,有较大的社会影响。 《采茶舞曲》以后一直作为单独节目演出,它还被歌舞团、实验歌舞团、东方歌舞团等二十三家文艺团体作为保留节目,一时风靡城乡,并多次到国外演出,成为知名度最高、最为观众喜闻乐见的茶歌茶舞;1987年,《采茶舞曲》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作为亚太地区优秀民族歌舞保存起来,并被推荐为这一地区的音乐教材。这是中国历代茶歌茶舞至今得到最高荣誉。

哪个地方是散板的民歌

浙江的湖州地区和嘉兴地区的田山歌是散板的民歌,田山歌是散板散唱,因此形成较多的拖腔。田山歌,作为吴歌形式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以稻作文化为基础的一种歌曲形式。稻作文化,是人们在农事劳作中产生的一种文化。

本文链接:https://www.miaodongku.com/zonghezhishi/qzo86e.html

Copyright © 2024. 秒懂库 All right reserved. 黑ICP备20202358号-2

文字美图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