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秒懂库 > 综合知识 > 二十四节气,惊蛰
手机版

二十四节气,惊蛰

来源:秒懂库 阅读:5.89K 次

二十四节气 惊蛰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斗指甲,太阳到达黄经345°,于公历3月5-6日交节。惊蛰反映着自然界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萌发、生长的状态。时至惊蛰,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惊蛰节气在农耕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自然节令的反映。“蛰”,指“藏伏”,昆虫入冬藏伏土中;“惊”指“惊醒”,天上的春雷惊醒蛰虫。所谓“春雷惊百虫”,是指惊蛰时节,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蛰虫。在古时惊蛰当日,一些地方人们有用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惊蛰打小人驱赶霉运习俗。此外还有“蒙鼓皮”“吃梨”“祭白虎化解是非”等习俗。惊蛰节气的标志性特征是春雷乍动、万物生机盎然。从中国各地自然物候进程看,由于南北跨度大,春雷始鸣的时间迟早不一。“惊蛰始雷”仅与中国南方部分地区的自然节律相吻合。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二十四节气惊蛰介绍

说到这个惊蛰很多人不得不说真的比较有意思的,很多人也都知道的,而且惊蛰对于农民伯伯来说太重要了,这一个时节如果不抓紧时间做农活的话,那就会丢了收成了,所以惊蛰节气,意义非凡。今天我们就详细的来介绍介绍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是什么意思,惊蛰又怎么读吧,感兴趣的你一定别错过了!

1、二十四节气惊蛰介绍

惊蛰,又名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斗指丁,太阳到达黄经345°,于公历3月5—6日交节。

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化生长的现象。春雷始鸣,气温回升,昆虫萌动,九九已尽,九尽桃花开,春耕不能歇。物候:桃红李白,莺鸣燕来,布谷催耕。惊蛰万物萌动,细菌滋生,容易引发感冒发热和肝病发生。养生需注意防春温流感,饮食清淡养肝脾,多吃蔬菜清肠胃,早睡早起多锻炼。

惊蛰,为干支历卯月的起始;卯,仲春之月,卦在震位,万物出乎震,乃生发之象。一岁十二个月建,每个月建对应一卦,卯月(含惊蛰和春分两个节气)对应的是雷天大壮一卦;大壮卦的卦象就是天上开始打雷了,雷在天上响,非常形象。卯,冒也,万物冒地而出,代表着生机;所以卯月(二月)也是能量迸发的月份,一年春耕由此开始了。

惊蛰时节,春气萌动,大自然有了新的活力。所谓春雷惊百虫,是指惊蛰时节,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蛰虫。惊蛰节气的标志性特征是春雷乍动、万物生机盎然。从中国各地自然物候、气候进程看,惊蛰始雷仅与中国南方部分地区的自然节律相吻合。

2、惊蛰是什么意思

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最初古时叫启蛰,而到了西汉,为了规避汉景帝刘启的名讳,改名叫惊蛰,沿用至今。

惊蛰时节,春气萌动,大自然有了新的活力。所谓春雷惊百虫,是指惊蛰时节,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蛰虫。惊蛰节气的标志性特征是春雷乍动、万物生机盎然。从我国各地自然物候、气候进程看,惊蛰始雷仅与我国南方部分地区的自然节律相吻合。

3、惊蛰怎么读音

惊蛰读:[jīng zhé] 。

4、惊蛰习俗

4.1、综述

惊蛰的主要习俗有蒙鼓皮、驱虫、打小人、吃梨等。

4.1、吃梨

惊蛰有吃梨的习俗。这是因为惊蛰后天气明显变暖,人们容易口干舌燥、外感咳嗽。而梨子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吃梨,对身体很有滋养作用。

4.1、蒙鼓皮

响雷,是惊蛰节气的重要特征。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鸟嘴人身,长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锤,一手连击环绕周身的许多天鼓,发出隆隆的雷声。惊蛰这天,天庭有雷神击天鼓,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

《周礼》卷四十《挥人》篇上说:凡冒鼓必以启蛰之日。注:惊蛰,孟春之中也,蛰虫始闻雷声而动;鼓,所取象也;冒,蒙鼓以革。可见不但百虫的生态与一年四季的运行相契合,万物之灵的人类也要顺应天时,凡事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4.1、打小人

香港、澳门一向有打小人的习俗。传说中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这天出来觅食,犯之则在年内遭小人兴风作浪,阻挠前程发展,引致百般不顺。因此大家都要买份纸料,内含纸老虎、吉纸、小人纸等去打小人。

在广东一带民间有在惊蛰祭白虎化解是非的说法,据称白虎为口舌之神,每年会在这天出来觅食,开口伤人,所谓祭白虎,便是祭拜用绘制黑斑纹的纸老虎。

二十四节气中惊蛰是什么意思

二十四节气中惊蛰是什么意思

  二十四节气中惊蛰是什么意思,惊蛰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向来是很多人非常关注的一个节气,我国劳动人民就非常重视惊蛰节气。一起来看看二十四节气中惊蛰是什么意思吧。

  二十四节气中惊蛰是什么意思1

  惊蛰,又名“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从惊蛰起,春耕正式开始,广大农民以农谚为依据,从事各种农事活动。惊蛰的主要生产是春翻、施肥、灭虫、造林。其中的灭虫还带有一定的巫术色彩。春雷始鸣,气温回升,昆虫萌动,“九九”已尽,“九尽桃花开,春耕不能歇”。物候:桃红李白,莺鸣燕来,布谷催耕。惊蛰万物萌动,细菌滋生,容易引发感冒发热和肝病发生。养生需注意防春温流感,饮食清淡养肝脾,多吃蔬菜清肠胃,早睡早起多锻炼。

   惊蛰是几月几号

  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345°时为惊蛰。《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 中国各地春雷始鸣的时间早迟各不相同,就多年平均而言,云南南部在1月底前后即可闻雷,而北京的初雷日却在4月下旬。“惊蛰始雷”的说法则与沿江江南地区的气候规律相吻合。

   惊蛰气象变化

  一般每年在3月5日或6日,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按照一般气候规律,惊蛰前后各地天气已开始转暖,雨水渐多,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了春耕。除东北、西北地区仍是银妆素裹的冬日景象外,中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到0℃以上,华北地区日平均气温为3—6℃,沿江江南地区为8℃以上,而西南和华南已达10—15℃,早已是一派融融春光了。

  二十四节气中惊蛰是什么意思2

  “惊蛰节到闻雷声,震醒蛰伏越冬虫。”意思是说惊蛰节到来的时候听见春雷的声音,所以惊醒了蛰伏在地上的昆虫,惊的意思为惊醒,而蛰的意思代表蛰伏,所以惊蛰的.意思便是随着春天的到来,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里的的动物。

  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道:“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而且事实上昆虫是听不见春雷的身影的,而之所以昆虫在惊蛰时期出来活动,这是因为天气回暖,动物们动眠结束,所以便有了“蛰虫惊而出走”。

   惊蛰吃的食物

  惊蛰吃的食物:梨,鸡蛋,芋头,炒黄豆,驴打滚,吃春笋,韭菜馅饼

  惊蛰吃梨是北方的民间习俗。在惊蛰日要吃梨,意为与害虫别离。而且在惊蛰的时候春回大地,所以气候比较干燥,这个时候的人们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而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所以在惊蛰的时候吃梨是一种十分养生的事情

  芋头和炒黄豆中,炒黄豆在陕西, 一些地区过惊蛰要吃的食物。人们将黄豆用盐水浸泡后放在锅中爆炒,发出噼啪之声,象征虫子在锅中受热煎熬时的蹦跳之声。而这是在赣南闽西等地客家人要吃的,芋头和炒黄豆的意思都是为了消灭虫害,同时这两者的营养成分也特别的方法,适合人们食用。

  除了要知道惊蛰吃什么食物以外,我们还有注意惊蛰时候的天气,虽然惊蛰以后天气回暖,但是要防止乍暖还寒,注意添加衣物,而且惊蛰天气干燥,注意饮食的清淡,多喝水,防止人们上火,咳嗽等,少食用油腻的食物,保持室内通风。

  二十四节气中惊蛰是什么意思3

  二十四节气里的惊蛰是打雷惊醒了冬眠的动物的意思。

  惊蛰,是24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于每年公历3月5日或6日交节。惊蛰作为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至0℃以上。

  惊蛰后气候逐渐变暖,万物开始复苏,是梨、桃、李等落叶果树的开花抽梢期和柑橘、杨梅等常绿果树的萌芽前期,也是果园年周期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

  惊蛰是卯月之始,“卯”,冒也,万物冒地而出,代表着生机;所以卯月)也是能量迸发的月份,一年春耕由此开始了。惊蛰节气的标志性特征是春雷乍动、万物生机盎然。从我国各地自然物候、气候进程看,“惊蛰始雷”仅与我国南方部分地区的自然节律相吻合。

  “二十四节气”是干支历(岁起摄提纪元)的基本内容,它是干支历中表示季节、物候、气候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月令)的特定节令。干支历法将一“岁”(摄提)划分为十二辰(“十二月建”),斗柄旋转依次指向“十二辰”(即十二地支“寅卯辰…子丑”)。

二十四节气里的惊蛰的含义是什么

惊蛰-二十四节气

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

每年公历的3月5日左右为惊蛰。二十四节气之一。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钻到泥土里越冬的小动物被雷震苏醒出来活动。“惊蛰”节气日,地球已经达到太阳黄经345度,一般在每年3月4日~7日。

我国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描述已是桃花红、李花白,黄莺鸣叫、燕飞来的时节,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了春耕。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候,此时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卵化,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

   每年3月4日~7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惊蛰”。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晋代诗人陶渊明有诗曰:“促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我国各地春雷始鸣的时间早迟各不相同,就多年平均而言,云南南部在1月底前后即可闻雷,而北京的初雷日却在4月下旬。“惊蛰始雷”的说法则与沿江江南地区的气候规律相吻合。

   “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时节正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气温回升,雨水增多。除东北、西北地区仍是银妆素裹的冬日景象外,我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到0℃以上,华北地区日平均气温为3—6℃,沿江江南为8℃以上,而西南和华南已达10—15℃,早已是一派融融春光了。所以我国劳动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唐诗有云:“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农谚也说:“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九尽杨花开,农活一齐来。”华北冬小麦开始返青生长,土壤仍冻融交替,及时耙地是减少水分蒸发的重要措施。“惊蛰不耙地,好比蒸馍走了气”,这是当地人民防旱保墒的宝贵经验。沿江江南小麦已经拔节,油菜也开始见花,对水、肥的要求均很高,应适时追肥,干旱少雨的地方应适当浇水灌溉。南方雨水一般可满足菜、麦及绿肥作物春季生长的需要,防止湿害则是最重要的。俗话说:“麦沟理三交,赛如大粪浇”、“要得菜籽收,就要勤理沟”。必须继续搞好清沟沥水工作。华南地区早稻播种应抓紧进行,同时要做好秧田防寒工作。随着气温回升,茶树也渐渐开始萌动,应进行修剪,并及时追施“催芽肥”,促其多分枝,多发叶,提高茶叶产量。桃、梨、苹果等果树要施好花前肥。

   “春雷惊百虫”,温暖的气候条件利于多种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田间杂草也相继萌发,应及时搞好病虫害防治和中耕除草。“桃花开,猪瘟来”,家禽家畜的防疫也要引起重视了。

   农谚“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到了惊蛰,我国大部地区进入春耕大忙季节。真是:季节不等人,一刻值千金。大部分地区惊蛰节气平均气温一般为12℃至14℃,较雨水节气升高3℃以上,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日照时数也有比较明显的增加。但是因为冷暖空气交替,天气不稳定,气温波动甚大。华南东南江河谷地区,多数年份惊势期间气温稳定在12℃以上,有利于水稻和玉米播种,其余地区则常有连续3 天以上日平均气温在12℃ 以下的低温天气出现,不可盲目早播。惊蛰虽然气温升高迅速,但是雨量增多却有限。华南中部和西北部惊蛰期间降雨总量仅10毫米左右,继常年冬干之后,春旱常常开始露头。这时小麦孕穗、油菜开花都处于需水较多的时期,对水分要求敏感,春旱往往成为影响小春产量的重要因素。植树造林也应该考虑这个气候特点,栽后要勤于浇灌,努力提高树苗成活率。

   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惊蛰,含义是: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这时,气温回升较快,长江流域大部地区已渐有春雷。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常年雨水、惊蛰亦可闻春雷初鸣;而华南西北部除了个别年份以外,一般要到清明才有雷声,为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雷暴开始最晚的地区。

   惊蛰时节,春光明媚,万象更新。通过细致观察,积累物候知识,对于因地制宜地安排农事活动是会有帮助的。

   惊蛰日期的计算 [Y*D+C]-L

   公式解读:年数的后2位乘0.2422加5.63取整数减闰年数。21世纪惊蛰的C值=5.63。

   举例说明:2088年惊蛰日期=[88×.0.2422+5.63]-[88/4]=26-22=4,3月4日是惊蛰。

   例外:无。

惊蛰-农事

   惊蛰节到闻雷声,震醒蛰伏越冬虫。

   天气渐渐寒转暖,华北田野地化通。

   春季生产掀 *** ,从南到北忙春耕。

   麦田追肥和浇水,紧跟锄搂把土松。

   大麦豌豆向日葵,突击播种莫再等。

   大蒜栽种不出九,精细认真管大棚。

   兴修水利好时机,挖沟筑坝打深井,

   庄稼歉收一年苦,不修水利代代穷。

   春季造林好时机,因地制宜分树种,

   栽后护理要认真,光栽不护白搭工。

   家禽孵化黄金季,牲畜普遍来配种,

   天暖花开温升高,畜禽打针防疫病。

   快把鱼塘整修好,放养鱼苗好节令。

   老鼠危害实不小,城乡灭鼠齐行动,

   投饵夹套挖堵灌,鼠想逃命万不能。

惊蛰-农谚

   春雷一响,惊动万物。

   春雷响,万物长。

   惊蛰春雷响,农夫闲转忙。

   雷打惊蛰谷米贱

惊蛰闻雷米如泥。

   二月莫把棉衣撤,三月还下桃花雪。

   惊蛰有雨并闪雷,麦积场中如土堆。

   二月打雷麦成堆。

   惊蛰地气通。

   惊蛰断凌丝。

   地化通,见大葱。

   九尽杨花开,春种早安排。

   九九八十一,家里做饭地里吃。

   九九加一九,遍地耕牛走。

   冻土化开,快种大麦。

   大地化,快种葵花和蓖麻。

   大麦豌豆不出九。

   豌豆出了九,开花不结纽儿。

   种蒜不出九,出九长独头。

   惊蛰地化通,锄麦莫放松。

   麦锄三遍无有沟,豆锄三遍圆溜溜。

   麦子锄三遍,麦缝像条线。

   麦子锄三遍,等着吃白面。

   麦子锄三遍,皮薄多出面。

   惊蛰不耙地,好像蒸锅跑了气。

   地化通,赶快耕。

   到了惊蛰节,耕地不能歇。

   冬耕无早,春耕勿晚。

   春耕抢墒,秋耕抢时。

   先耕高亢,后耕淤洼。

   先耕白塘土,后耕淤泥头。

   光耕不耙耢,满地坷垃墒跑掉。

   胶皮轮,拖拉机,跑运输,耕耙地,抽水、打轧高效益。

   挖地如挖粮,整地如修仓。

   要想收水稻,田埂先修好。

   种稻靠埂,种麦靠沟。

   挖塘修坝,旱涝不怕。

   水利不修,有田也丢。

   打井修渠能防旱,丰收靠人不靠天。

   种不好庄稼一年穷,修不好塘堰一世穷。

   有地有井人当家,有地无井天当家。

   只靠双手不靠天,修好水利万年甜。

   靠天吃饭饿断肠,脑勤手勤粮满仓。

   旱年收不收,全在井和沟。

   种地不修沟,好比遭贼偷。

   春天不开沟,夏水无处流。

   田间开条流水沟,旱了涝了都能收。

   求天不如挖地。

   常向天上望,不如地下挖个塘。

   有田无塘,好像婴儿没有娘。

   旱田变水田,一年顶两年。

   小麦连年收,就怕偷懒不挖沟。

   旱田靠沟,水田靠埂。

   地堰开了口,跑了粮一斗。

   东逛西串,不如挑沟垒堰。

   明排暗浇有三利,防旱防涝还增地。

   黄河水可用不可靠,单纯依靠禾苗焦。

   打好机井配好套,不怕黄河水不到。

   以河补源,以井保丰,两套准备,不致落空。

   来水不过三五天,错过机会河道干。

   来水昼夜连轴转,莫待水光干瞪眼。

   一年富,拾粪土;十年富,种树木。

   种树十年,强似种田。

   栽树忙一天,利益得百年。

   一代栽树,辈辈幸福。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人要文化,山要绿化。

   栽桑栽桐,子孙不穷。

   核桃树,万年桩,世世代代敲不光。

   柿子核桃寿命长,子子孙孙吃不光。

   百株核桃十五年,赛过百亩好良田。

   核桃树,摇钱树,哪里栽,哪里富。

   人均百棵树,等于建金库。

   家有一片树,不愁吃和住。

   家有五棵白果树,男婚女嫁愁不住。

   无灾人养树,有灾树养人。

   一年栽桑,多年养蚕。

   栽桑如栽摇钱树,养蚕似得聚宝盆。

   宅旁栽上几棵杨,十年就能盖楼房。

   四年椽,十年檩,十五当梁够标准。

   栽上葡萄喝美酒,种好桑柞穿丝绸。

   栽杨树、盖高楼;种核桃,吃上油。

   平原绿葱葱,旱涝无影踪。

   树木成林,风调雨顺。

   城镇变绿海,除尘少公害。

   洪涝灾害轻与重,树多树少大不同。

   抓紧浇白茬,以利种棉花。

   浇水高低看得准,整平土地少费劲。

   及早盘好地瓜炕,春分瓜种把炕上。

   打好棉花营养钵,天好及时把种搁。

   春到人间,绿化当先。

   植树造林,富国富民。

   要想富,多栽树。

   要想长,多种果木树。

   一年之计莫如种谷,十年之计莫如种树。

   搞好四旁绿化,风沙旱涝都不怕。

   栽树好,栽树强,又挡风沙又遮凉。

   栽上摇钱树,农业迈大步。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森林是命脉的源泉。

   治山治水不栽树,有土有水保不住。

   要想地增产,山山撑绿伞。

   荒山变绿山,不愁吃和穿。

   栽个花果山,强似米粮川。

   绿了荒山头,干渠清水流。

   荒山成了林,变成聚宝盆。

   荒山栽树,由穷变富。

   不栽树是荒山,栽上树是宝山。

   懒有良田,抵不过勤有荒山。

   大石垒墙,小石填膛,好土填;底下平,上面光,人踩羊踏不晃荡。

   人养山,山养人,荒山秃岭变黄金。

   栽树在河畔,防洪保堤岸。

   待要河堤固,莫砍河边树。

   乱砍滥伐,招来风沙。

   林网占地一条线,保护农田一大片。

   一堵防风墙,十年丰收粮。

   春栽早,雨栽巧。

   春栽早,雨栽巧,刺槐芽栽成活好。

   春栽杨柳夏栽桑,正月种松好时光。

   月月好栽松,就怕砸得轻。

   松树喜欢挤,两株栽一起。

   疏栽桐,密栽松。

   山上松柏山腰槐,沟沟边边栽绵槐。

   干榆湿柳水白杨,桃杏栽在山坡上。

   杨柳下河滩,果树上半山。

   松树 *** 不下水,柳树淹死不上山。

   高山松柏核桃沟,溪河两岸栽杨柳。

   高山松柏河岸柳。

   山前柞树山后松,栽上没有不成功。

   沙杨、土柳、石头松,三年五年就成功。

   沙里青杨泥里柳,石头垃子种枰柳。

   沙里青杨泥里柳,栽上能活九十九。

   路杨河柳桐镶边,红荆种在盐碱滩。

   椿树枣树不怕旱,红荆槐条不怕碱。

   黑沙土里大红桃,厚土栽桑根子牢。

   沙土杨梅滋味好,黑沙土里长大桃。

   养蚕多栽桑,养鱼挖池塘。

   栽桑树,来养蚕,一树桑叶一蔟蚕。

   房前屋后好栽桑,养起蚕来不用慌。

   花椒不耐冻,阳暖之处种。

   阳坡麦,阴坡谷,渠边核桃沟里椒。

   花椒树,农家宝,少占地,收益高。

   花椒下种要做好,放在水里泡一泡。

   苹果喜寒,栽植不宜南。

   南方桔子,北方柿子。

   深翻土里瓜如瓢,硬土里头收核桃。

   桃三杏四梨五年,枣树当年就见钱。

   桃三杏四梨五年,核桃柿子六七年,桑树七年能

   养蚕,酸枣当年能卖钱。

   桃三杏四梨五年,核桃结果十二年。

   桃三杏四梅九年,想吃苹果五六年。

   梨树杏树寿命长,都能活到百年上。

   枣树抗旱、抗涝又抗碱,易栽易活还易管。

   大柳树难免枯枝,老槐树不怕空心。

   万丈高楼平地起,千年古树靠根撑。

   栽树要认真,马虎白费劲。

   栽树无时,莫叫树知;多留宿土,剪除陈枝。

   深深的,浅浅的,结结实实暄暄的。

   起苗不伤根,栽树坑挖深。

   挖坑大又深,树苗易生根。

   深埋使劲砸,扁担也生芽。

   栽树莫透风,透风白搭工。

   柳棍子栽树易倒,育苗柳不怕风摇。

   爱花花结果,惜柳柳成荫。

   光栽不护,白费工夫。

   光栽不保,越栽越少。

   造林要护林,不护不成林。

   三分种,七分管,栽树不成怨人懒。

   种树如种田,管树如修棉。

   惊蛰天转暖,牲畜 *** 欢:马 *** ,把腿叉;驴发

   情,拌嘴巴;牛 *** ,叫哈哈;羊 *** ,摇尾巴。

   草驴 *** 呱哒嘴,母猪 *** 跑断腿,母牛倒爬

   牛,母猫叫破嘴。

   老配早,幼配晚,壮畜配中间。

   牛头马尾驴中间。

   配不准,不用急,三七(二十一天)不到在四七

   (指牛)。

   兔一(月)猫二,狗三猪四,绵羊五,山羊六。

   猫三狗四羊半年,驴子马,年见年。

   猫三狗四,猪五羊六。

   马怀驹子整一年。

   猪五羊六牛十月,兔子一月生一窝。

   母牛生母牛,三年五个头。

   惊蛰冷

冷半年.

二十四节气惊蛰的来历

二十四节气中“惊蛰”的简介,以及风俗和历史渊源详细介绍如下:

一、惊蛰简介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斗指甲,太阳到达黄经345°,于公历3月5-6日交节。惊蛰反映着自然界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萌发、生长的状态。

时至惊蛰,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惊蛰节气在农耕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自然节令的反映。

”蛰“,指”藏伏“,昆虫入冬藏伏土中;“惊”指“惊醒“,天上的春雷惊醒蛰虫。所谓“春雷惊百虫”,是指惊蛰时节,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蛰虫。

惊蛰节气的标志性特征是春雷乍动、万物生机盎然。从中国各地自然物候进程看,由于南北跨度大,春雷始鸣的时间迟早不一。“惊蛰始雷”仅与中国南方部分地区的自然节律相吻合。

二、风俗

在古时惊蛰当日,一些地方人们有用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惊蛰打小人驱赶霉运习俗。此外还有“蒙鼓皮”、“吃梨”、“祭白虎化解是非”等习俗。

三、历史渊源

西汉戴德《大戴礼记·夏小正》曰:正月启蛰,言发蛰也。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元代吴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惊蛰节气的标志性特征是春雷乍动、万物生机盎然。

“惊蛰”在历史上也曾被称为“启蛰”。在现今的汉字文化圈中,日本仍然使用“启蛰”这个名称。日本与中国一样,在历代的具注历中使用“惊蛰”。此后,日本也采用了大衍历与宣明历。

因此,“启蛰”的名称便在日本保留了下来。相传是因为汉朝时期第六代皇帝汉景帝的讳为“启”,为了避讳而将“启”改为了意思相近的“惊”字。

气象变化

一般每年在3月5日或6日,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按照一般气候规律,惊蛰前后各地天气已开始转暖,雨水渐多,从惊蛰节气开始,中国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春耕时节。

中国各地春雷始鸣的时间早迟各不相同,就多年平均而言,云南南部在1月底前后即可闻雷,而北京的初雷日却在4月下旬。“惊蛰始雷”的说法则与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的气候规律相吻合。

惊蛰,伴随着气温大幅回升,春天的势力范围也随之明显扩大。不过,我国幅员辽阔,南北入春进度区别较大,在惊蛰期间,春季版图明显北扩,从湖北中部、江西北部扩展到河南北部、陕西南部一线,至此,南方大部步入春天。北方大部虽然还处在冬季,但也会温暖许多。

中国除东北、西北地区仍是银装素裹的冬日景象外,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到0℃以上,华北地区日平均气温为3—6℃,沿江江南地区为8℃以上,而西南和华南已达10—15℃,早已是一派融融春光了。 

本文链接:https://www.miaodongku.com/zonghezhishi/m6nvnm.html

Copyright © 2024. 秒懂库 All right reserved. 黑ICP备20202358号-2

文字美图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