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秒懂库 > 综合知识 > 洞庭碧螺春简介
手机版

洞庭碧螺春简介

来源:秒懂库 阅读:1.97W 次

洞庭碧螺春简介

碧螺春属于绿茶类,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东洞庭山和西洞庭山一带。干茶外形条索紧结,白毫显露,色泽银绿,翠碧诱人,卷曲成螺。经过杀青、揉捻、搓团显毫和烘干制作工序,炒制手不离茶,茶不离锅,揉

洞庭碧螺春是中国茶叶中的一种名茶,产地在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太湖镇迎茶村的碧螺山,属于“太湖三山”的茶叶之一。该茶以嫩芽嫩叶为原料,采摘时间在清明节后,制茶工艺独特,包括杀青、揉捻、烘焙等多个环节。碧螺春茶色翠绿,清香幽雅,滋味鲜爽,有一定的甜味和花香,是茶叶中的优秀代表之一。碧螺春也被誉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享有“绿茶之冠”的美誉。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洞庭碧螺春产自于哪里

洞庭碧螺春是绿茶,不发酵茶,简称碧螺春,十大名茶之一,主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金庭镇,其茶是采摘茶树一芽一叶、一芽二叶为原料制成,其茶条索纤细,卷曲呈螺,满身披毫,滋味鲜醇甘厚,汤色碧绿清澈,并以形美、色艳、香浓、味醇而著称。

饮其味,头酌色淡、幽香、鲜雅;二酌翠绿、芬芳、味醇;三酌碧清、香郁、回甘,真是其贵如珍,宛如高级工艺品,不可多得。

品质特征

茶树、果树相间种植,令碧螺春茶独具天然茶香果味,品质优异。其成品茶外形紧密,条索纤细,嫩绿隐翠,清香幽雅,鲜爽生津,汤色碧绿清澈,叶底柔匀,饮后回甘。

碧螺春茶条索紧结,卷曲如螺,白毫毕露,银绿隐翠,叶芽幼嫩,冲泡后茶叶徐徐舒展,上下翻飞,茶水银澄碧绿,清香袭人,口味凉甜,鲜爽生津,早在唐末宋初便列为贡品。碧螺春,名若其茶,色泽碧绿,形似螺旋,产于早春。

制作工艺

杀青:在平锅内或斜锅内进行,当锅温190~200°C时,投叶500克左右,以抖为主,双手翻炒,做到捞净、抖散、杀匀、杀透、无红梗无红叶、无烟焦叶,历时3~5分钟。

揉捻:锅温70~75°C,采用抖、炒、揉三种手法交替进行,边抖,边炒,边揉,随着茶叶水分的减少,条索逐渐形成。炒时手握茶叶松紧应适度。太松不利紧条,太紧茶叶溢出,易在锅面上结“锅巴”,产生烟焦味,使茶叶色泽发黑,茶条断碎,茸毛脆落。当茶叶干度达六、七成干,时间约10分钟左右,继续降低锅温转入搓团显毫过程。历时12~15分钟左右。

搓团显毫:是形成形状卷曲似螺、茸毫满披的关键过程。锅温50~60°C,边炒边用双手用力地将全部茶叶揉搓成数个小团,不时抖散,反复多次,搓至条形卷曲,茸毫显露,达八成干左右时,进入烘干过程。历时13~15分钟。

炒青:采用轻揉、轻炒手法,达到固定形状,继续显毫,蒸发水分的目的。当九成干左右时,起锅将茶叶摊放在桑皮纸上,连纸放在锅上文火烘至足干。锅温约30~40°C,足干叶含水量7%左右,历时6~8分钟。全程约为40分钟左右。

洞庭碧螺春产地在哪里 洞庭碧螺春的简介

1、洞庭碧螺春茶产于江苏吴县洞庭山区。

2、洞庭碧螺春茶叶片卷曲呈螺状,茶汤碧绿,是一种高级名茶。因其叶遇热会散发异香,故当地土人称为「吓杀人香」。清康熙年间,圣祖游幸太湖,抚臣宋荦曾以此茶进,帝因其名不雅驯,遂改称为「碧螺春」。

3、洞庭(山)碧螺春茶,江苏省苏州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4、2020年7月,洞庭(山)碧螺春茶入选中欧地理标志第二批保护名单。

关于碧螺春的资料 碧螺春介绍

1、碧螺春是中国传统名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于绿茶类,已有1000多年历史。碧螺春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今苏州吴中区)一带,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

2、唐朝时就被列为贡品,古人们又称碧螺春为“功夫茶”、“新血茶”。高级的碧螺春,茶芽之细嫩0.5公斤干茶需要茶芽6-7万个。炒成后的干茶条索紧结,白毫显露,色泽银绿,翠碧诱人,卷曲成螺,产于春季,故名“碧螺春”。此茶冲泡后杯中白云翻滚,清香袭人,是中国的名茶。主要工序为杀青、揉捻、搓团显毫、炒青。

3、产地分布:碧螺春,产于太湖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故命名洞庭碧螺春。2002年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批准,获得原产地域标志产品保护。西山镇(今金庭镇)全境十二个行政村都种茶。重点茶区在秉场、石公堂里、东村、衙甪里、东河、缥缈村一带,其余东蔡、林屋、庭山、蒋东、元山各村也有分布。茶园面积965公顷。东山镇全境十二个行政村中,茶区主要分布在山区的莫厘、碧螺、双湾、杨湾、陆巷五个村。

碧螺春的产地出自哪里 关于碧螺春的介绍

1、碧螺春属于绿茶,产地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洞庭东山及西山两地,也称洞庭碧螺春。碧螺春的制作工艺为采摘、杀青、揉捻、搓团显毫、烘干、炒制、包装,碧螺春干茶卷曲如螺,银绿隐翠,叶芽幼嫩,果香馥郁,口感醇厚鲜爽,回甘生津。

2、碧螺春的特点:

洞庭碧螺春以“形美、色艳、香浓、味醇”的特点而闻名,其品质特点为:条索纤细,卷曲成螺,满身披毫,银白隐翠,香气浓郁,有天然的花果香,滋味甘醇,回味绵长,汤色嫩绿清澈,叶底芽头细嫩柔匀。

当地的茶农形容洞庭碧螺春为“铜丝条,螺旋形,浑身毛,花果香味,鲜爽生津”。

洞庭碧螺春最早产自哪个朝代?

碧螺春的介绍

碧螺春——系我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茶之一,始于唐,盛于宋,历史上都是宫廷贡品,在海内外市场久负盛名。

洞庭碧螺春属细嫩炒青绿茶。产于江苏吴县太湖洞庭山,洞庭山是著名的茶、果间作区,茶树与桃、李、梅、橘等果木间种,茶吸果香,花融茶叶,二者相得益彰,加之太湖周边气候温和湿润,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孕育了碧螺春的良好品质。碧螺春的采制非常严格,它每年春分前后开采,以春分至清明这段时间采摘的品质最好。通常采摘一芽一叶初展,形如雀舌。采回的芽叶须进行精细的拣剔,并做到当天采摘当天炒制。碧螺春条索纤细,卷曲如螺,白毫显露,银白隐翠,冲泡之时,恰似白云翻浪,香气浓郁,滋味鲜醇,汤色清绿,有“一嫩(芽叶)三鲜(色、香、味)”的赞誉。

中国名茶“洞庭碧螺春”产自哪里?

中国名茶“洞庭碧螺春”产自太湖。

碧螺春是中国传统名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于绿茶类,已有1000多年历史。碧螺春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今苏州吴中区)一带,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

在历史上,古太湖有两座山,一曰洞山,一曰庭山,这两座山一般被合称为洞庭山。但是此洞庭非彼洞庭,我们所熟知的洞庭湖在古代称为云梦、九江,号称八百里洞庭,洞庭湖区的历史胜迹很多,是著名的鱼米之乡。

碧螺春采摘特点

碧螺春采摘有三大特点:一是摘得早,二是采得嫩,三是拣得净。每年春分前后开采,谷雨前后结束,以春分至清明采制的明前茶品质最为名贵。

通常采芽叶初展,芽长1.6~2.0厘米的原料,叶形卷如雀舌,称之为“雀舌”,炒制500克高级碧螺春约需采6.8~7.4万颗芽头,历史上曾有500克干茶达到9万颗左右芽头,可见茶叶之幼嫩,采摘功夫之深非同一般。

中国名茶洞庭碧螺春产自哪里?碧螺春这款茶有何特点?

洞庭碧螺春产自江苏苏州市的太湖洞庭山,这款茶具有条索紧结、卷曲如螺、白毫毕露和银绿隐翠等多个特点。

中国是一个茶叶出产大国,每年都有大量的茶叶出产,而在茶叶市场上也有很多耳熟能详的名茶,洞庭碧螺春就是中国名茶之一,这种茶出产在太湖洞庭山,它分为东西二山,东山伸入到太湖深处就像太湖的一个半岛,而西山则屹立在湖中的岛屿上。洞庭山全年气候温和,雨量充足,再加上太湖水面水汽升腾雾气悠悠为常数的生长,造就了优良的条件。

一、条索紧张卷曲似螺

中国名茶洞庭碧螺春是绿茶的一种,这种茶在加工过程中没有经过发酵,保留了新鲜茶叶中的丰富营养,而且它经过炒制,揉捻和烘干以后保持了良好的外形,不但条索紧结,还卷曲似螺,又因为它的外表为绿色,所以被人们叫做碧螺春,这是一种在国内流传上千年的经典名茶。

二、白毫毕露银绿隐翠

白毫毕露银绿隐翠都是中国名茶,洞庭碧螺春的重要特点,这种茶表面有大量细小白色的毫毛,看去上就象银白色一样,在银色中却爷爷能看到茶叶的绿色这种茶冲泡以后在水中慢慢舒展,上下翻飞茶水澄绿,看上去特别漂亮,他冲泡后有浓郁的茶香,清香袭人,口味凉甜,饮用后感觉鲜爽生津。

三、营养丰富保健功效出色

中国名茶洞庭碧螺春,营养丰富,保健功效出色,这也是它的重要特点,因为它在加工过程中保留了新鲜茶叶中的丰富营养,人们冲泡饮用这种茶会把它含有的茶多酚,咖啡碱,茶碱,以及维生素等多种营养,尽快吸收,能维持身体正常代谢,也能提神醒脑,缓解疲劳,更能增强人体自身免疫功能放慢人体衰老速度。中国名茶洞庭碧螺春还是一种能净化血液的健康养生茶,它能清理血液中的脂肪和胆固醇,可防止人体心血管出现病变。

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洞庭碧螺春

碧螺春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太湖洞庭山,洞庭分东、西两山,洞庭东山是宛如一个巨舟伸进太湖的半岛,洞庭西山是一个屹立在湖中的岛屿。两山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5.5~16.5°C,年降雨量1200~1500毫米,太湖水面,水气升腾,雾气悠悠,空气湿润,土壤呈微酸性或酸性。加之质地疏松,极宜于茶树生长。

碧螺春属于绿茶类。主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洞庭山,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洞庭碧螺春茶产于洞庭东、西山的碧螺春茶,芽多、嫩香、汤清、味醇,是我国的十大名茶之一。碧螺春茶已有1000多年历史。民间最早叫“洞庭茶”,又叫“吓煞人香”。相传有一尼姑上山游春,顺手摘了几片茶叶,泡茶后奇香扑鼻,脱口而道“香得吓煞人”,由此当地人便将此茶叫“吓煞人香”。到了清代康熙年间,康熙皇帝视察并品尝了这种汤色碧绿、卷曲如螺的名茶,倍加赞赏,但觉得“吓煞人香”其名不雅,于是题名“碧螺春”。从此成为年年进贡的贡茶。

洞庭碧螺春产区是我国著名的茶、果间作区。茶树和桃、李、杏、梅、柿、桔、白果、石榴等果木交错种植,一行行青翠欲滴的茶蓬,像一道道绿色的屏风,一片片浓荫如伞的果树,蔽覆霜雪,掩映秋阳。茶树、果树枝桠相连,根脉相通,茶吸果香,花窨茶味,陶冶着碧螺春花香果味的天然品质。正如明代《茶解》中所说:“茶园不宜杂以恶木,唯桂、梅、辛夷、玉兰、玫瑰、苍松、翠竹之类与之间植,亦足以蔽覆霜雪,掩映秋阳。” 茶树、果树相间种植,令碧螺春茶独具天 然茶香果味,品质优异。其成品茶外形紧密,条索纤细,嫩绿隐翠,清香幽雅,鲜爽生津,汤色碧绿清澈,叶底柔匀,饮后回甘。

碧螺春茶条索紧结,卷曲如螺,白毫毕露,银绿隐翠,叶芽幼嫩,冲泡后茶味徐徐舒展,上下翻飞,茶水银澄碧绿,清香袭人,口味凉甜,鲜爽生津,早在唐末宋初便列为贡品。适合用于家庭办公用茶。

碧螺春的简介和神话传说

分类: 烦恼

问题描述:

有关碧螺春的简介和由来。

解析:

太湖中的洞庭西山、洞庭东山,是碧螺春茶的原产地和主产区,最早的产茶历史,文献记载见于唐代陆羽的《茶经》。碧螺春的前身是产于西山水月坞的水月茶,又称小青茶。据《太平清话》载:“洞庭山小青坞出茶,唐宋入贡,下有水月寺,即贡茶院也。”现存于水月寺刻于明正统十四年(1449)的“水月禅寺中兴记”碑,刻有多首名人题咏水月寺的诗,其中就有宋代文学家苏舜钦题诗:“水月开山大业年,朝廷敕额至今存。万株松覆青云坞,千树梨开白云园。无碍泉香夸绝品,小青茶熟占魁元。当时饭圣高阳女,永作伽蓝门。” 至明末清初,水月茶俗称为“吓煞人香”。成书于清雍正十二年(1734)陆延灿的《续茶经》载:“洞庭山有茶,微似岕山而细,味甚甘香,俗呼吓煞人香。”

据《太湖备考》等史志记载,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四月,康熙帝南巡至浙江回京,途经苏州,江苏巡抚宋荦以洞庭“吓煞人香”茶进献,康熙饮后大加赞赏,因其茶“清汤碧绿,外形如螺,采制早春”,赐名为“碧螺春”,自此,碧螺春每年进贡,名扬天下。初,碧螺春绿茶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时西山缥缈山庄经销的碧螺春在国内外享有盛誉,1910年在南洋劝业会获优等奖,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金质奖章。近年,有外地茶叶按碧螺春方法炒制,也名之以“四川碧螺春”、“贵州碧螺春”、“浙江碧螺春”等,外形虽与洞庭(山)碧螺春相似,但因土壤及气候条件的差异,品质远较洞庭(山)碧螺春差,一作对比即可区分。为保护消费者利益,2003年起实行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只有产自苏州市吴中区西山镇和东山镇的碧螺春绿茶,才能称为“洞庭(山)碧螺春”,零售产品包装上均贴有原产地域产品保护标志,并可通过网络验证。

洞庭(山)碧螺春的品级与采制时间关系极大,可称一日数品。采制于清明前,称“明前”,为上品;采制于谷雨前,称“雨前”,质量略逊于明前,但仍属佳品。谷雨后气温高,茶叶生长快,葺毛少,体形粗大,只能称为“炒青”。难得遇到温暖的早春,采得春分之前的“分前”碧螺春,则尤为名贵,为数十年难得的珍品。1954年周恩来总理参加日内瓦会议,带去了东山西坞村和西山梅益村(包山坞)的“分前”碧螺春,与会者饮后,都赞不绝口;1971年周恩来与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签订“上海公报”时,送给基辛格的礼物,也是洞庭碧螺春。

洞庭(山)碧螺春采制的人工量极大,成本高,是真正的“功夫茶”。所用嫩芽是初展的一芽一叶(俗称“一旗一”),长1~1.5厘米,宽不能超过1厘米,每斤成茶平均要5~6万个头,从采、拣、制、炒,约需6~8个人工。嫩芽叶背后有茸毛,新鲜时不明显,制成后始显露,品质越好茸毛越多,是为洞庭(山)碧螺春的一大特色。制作过程极繁,操作技术要求很高。从采摘到鲜叶拣剔,上锅后的高温杀青、热揉成形、搓团显毫、文火干燥,前后经过6道基本工序,始成碧螺春。其间火候强弱的控制是关键性的,往往上品嫩芽,因火功、炒制技术上的缺陷,便成下乘碧螺春。制成后的洞庭(山)碧螺春香气浓郁纯正,外形具有“纤细多毫,卷曲呈螺,嫩香持久,滋味鲜醇,回味甘甜”的特色。

饮洞庭(山)碧螺春,须杯中先注开水,后投茶叶,皆沉杯中不浮,然后茶叶徐徐展开,显天然芽叶本色。若先将碧螺春入杯而后注水,则茶叶上的葺毛受冲击而浮起,使茶水混而味亦逊。品尝高级碧螺春颇有情趣。品茶时,采用洁净透明的玻璃杯,先冲开水后放茶。当碧螺春投入杯中,茶即沉底,瞬时杯中葺毛翻飞,清香袭人。茶在杯中,观其形,可欣赏到犹如雪浪喷珠、春染杯底、绿满晶宫的三种奇观。饮其味,头酌色淡、幽香、鲜雅;二酌翠绿、芬芳、味醇;三酌清香、馥郁、回甘,真是其贵如珍,宛如高级工艺品,不可多得。

碧螺春贮藏方法十分讲究。传统的贮藏方法是纸包茶叶,袋装块状石灰,茶、灰间隔置缸中,加盖密封吸湿贮藏。随着科学的发展,近年来亦有采用三层塑料保鲜袋包装,分层紧扎,隔绝空气,放在10℃以下冷藏箱或电冰箱内贮藏,久贮年余,其色、香、味犹如新茶,鲜醇爽口。碧螺春不仅是名茶,亦可烹成“碧螺虾仁”等名菜,色、香、味俱佳。

碧螺春的传说

传说在很早以前,西洞庭山上住着一位美丽、勤劳、善良的姑娘,名叫碧螺。东洞庭山上住着一位小伙子,名叫阿祥,打鱼为生,两人相爱着。但不久灾难来临,太湖中出现了一条恶龙,作恶多端,扬言要碧螺姑娘作它的妻子,如不答应,便兴风作浪,让人民不得安宁。阿祥得知此事后,便决心为民除害,他手持鱼叉潜入湖底,与恶龙搏斗,最后终将恶龙杀死,但阿祥也因流血过多而昏迷过去。碧螺姑娘将阿祥抬到家中,亲自照料,但不见转好。碧螺姑娘为了抢救阿祥便上山寻找草药。在山顶见有一株小茶树,虽是早春,已发新芽,她用嘴逐一含着每片新芽,以体温促其生长,芽叶很快长大了,她采下几片嫩叶泡水后给阿祥喝下,阿祥果然顿觉精神一振,病情逐渐好转。于是碧螺姑娘把小茶树上的芽叶全部采下,用薄纸包好紧贴胸前,使茶叶慢慢暖干,然后搓揉,泡茶给阿祥喝。阿祥喝了这种茶水后,身体很快康复,两人陶醉在爱情的幸福之中。然而碧螺姑娘却一天天憔悴下去,原因是姑娘的元气全凝聚在茶叶上了,最后姑娘带着甜蜜幸福的微笑,倒在阿祥怀里,再也没有醒过来。阿祥悲痛欲绝,他把姑娘埋在洞庭山上,从此山上的茶树越长越旺,品质格外优良。为了纪念这位美丽善良的姑娘,乡亲们便把这种名贵的茶叶,取名为"碧螺春"。 后来有 “从来佳茗似佳人”来形容女子也正是因为如此。

绿茶中香气最高的茶——洞庭碧螺春!

碧螺春茶叶早在隋唐时期即负盛名,有千余年历史。当今茶业界,“碧螺春”茶叶有“洞庭(山)碧螺春”、“苏州碧螺春”、“江苏碧螺春”、“浙江碧螺春”、“四川碧螺春”、“江西碧螺春”等等。而闻名于世的“碧螺春”乃出于“洞庭山”,此山以外的茶则都是“冠名碧螺春”。

康熙帝取其色泽碧绿,卷曲似螺,春时采制,又得自洞庭碧螺峰等特点,钦赐其美名。从此碧螺春遂闻名于世,成为清宫的贡茶了。

碧螺春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今苏州吴中区)一带,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 相信洞庭碧螺春很多人都有所听闻,但绝大多数的朋友都误以为碧螺春是洞庭湖一带产出。其实,“洞庭”指的并非是湖南的洞庭湖,而是江苏太湖中的洞庭山。

由于洞庭山(位于江苏太湖中)地理环境独特,太湖碧水,烟波浩渺。茶树与枇杷、桔子、杨梅等果树交错相间,枝叶相连,根脉相通;从果树枝叶中透过来的稀疏的阳光,浸透着花果之香。真是:“入山无处不飞翠,碧螺春香百里醉”。相传古时候有只仙鹤飞临东山,一声鸣叫,落下几颗青褐色的种子,其种核得了湖岛灵气,长成了一望无际的茶树。

人们赞道:“铜丝条,螺旋形,浑身毛,花香果味,鲜爽生津”,说的就是洞庭碧螺春,其他碧螺春是没有清香和果香的,只有沃土气和青叶气。

为保护国家原产地名产,2002年12月,国家质监总局批准吴中区东山、西山为洞庭(山)碧螺春茶原产保护地域。

       碧螺春,自有此雅名起,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此前,东山碧螺春俗呼“吓煞人香”;西山碧螺春的前身为“水月茶”,亦为洞庭历史名茶,宋时便已列为贡茶。据记载,康熙皇帝给东山的“吓煞人香”御赐雅名“碧螺春”后,加上洞庭商帮的东山人善于经营,碧螺春很快就名扬四海,从此洞庭山的茶有了统一的名字“洞庭(山)碧螺春”。

●早在唐末宋初便列为贡品。古人们又称碧螺春为“功夫茶”、“新血茶”。

●清代王应奎《柳南随笔》记载:清圣祖康熙皇帝,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春,第三次南巡车驾幸太湖。巡抚宋荦从当地制茶高手朱正元处购得精制的“吓煞人香”进贡,帝以其名不雅驯,题之日“碧螺春”。这即是碧螺春雅名由来的故事之一。后人评曰,此乃康熙帝取其色泽碧绿,卷曲似螺,春时采制,又得自洞庭碧螺峰等特点,钦赐其美名。从此碧螺春遂闻名于世,成为清宫的贡茶了。

●清末震钧(1857~1918年)所著《茶说》中道:“茶以碧萝(螺)春为上,不易得,则苏之天池,次则龙井;岕茶稍粗…….....次六安之青者(今六安瓜片)”。可见,碧螺春在历史上就荣以为冠。

●一九一九年就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得过金奖。新中国成立后,又经周恩来总理在日内瓦记者招待会上扬名,因而从五十年代起就畅销西欧、东南亚和香港等十四个国家与地区。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际交往的日益频繁,碧螺春茶更是身价百倍,其雅其价均名列全国绿茶之首。

碧螺春产于早春,一般发芽的温度在15度左右,而且必须是连续要十几天才能发芽,一般发芽的时间在每年的3月20号至3月底,具体的以当年的春季温度为主。这也是为何明前洞庭碧螺春名贵的原因之一。

因为真正明前碧螺春的采摘时间只有一个星期或者半个月,量少,芽叶小,制作工艺精湛,碧螺春主要制作工序为杀青、揉捻、搓团显毫、炒青。高级的碧螺春,茶芽之细嫩0.5公斤干茶需要茶芽6-7万个,有“一嫩(芽叶)三鲜”(色、香、味)之称。炒成后条索紧结,蜷曲似螺,边沿上一层均匀的细白绒毛,银绿隐翠,叶芽幼嫩。

冲泡时,先将开水注入玻璃杯中约七成,待水温降到70℃~80℃左右时,投入3~5克碧螺春茶,苏东坡形容的"从来佳茗似佳人",以此来赞美碧螺春茶,再贴切不过。

碧螺春这位"美人"体形俊俏靓丽,俗称为"满身毛、铜丝条、银绿隐翠"。她浑身披着一层淡淡毫毛",就好像佳丽的脸上蒙上一层薄薄的面纱,"犹抱琵琶半遮面",给人一种朦胧神秘的感觉。白毫内的茶叶"体形"纤细而紧实,恰似少女健美而又苗条的身材,婀娜多姿。再加上白毫映衬下的翠绿,隐隐约约像翡翠那样光彩夺目,熠熠生辉。正宗碧螺春茶叶品种属于“洞庭山群体小叶种”,所以成茶碧螺春“纤细”是它的一个重要独特形状,正宗碧螺春的核心外观特征:“纤细”、“蜜蜂腿”、“铜丝条”。

赏完碧螺春茶的美貌,接着就可观赏碧螺春茶在冲泡过程中幻化出的各种的"美景"。

此时只见茶叶徐徐下沉,而附在碧螺春身上的白色茸毫,则在水中上下飘浮,似冬天下雪,形成"雪花飘舞"景观,也有人联想为"白云翻滚"。当幼嫩茶叶下到水中后,就开始吸水缓缓舒展,在嫩芽表面出现许多小气泡,一串串涌向水面,就出现了"白浪喷珠"的景象。

不久舒展的茶叶全都变成翠绿成朵的芽叶静卧杯底,此时再向杯中冲入约二成的开水,不仅使杯中的茶汤浓度趋于一致,而且芽叶在杯中上下翻腾,形成"翠云浮动"之意景。此后,朵朵"翠云"沉入杯底,碧玉色的茶汤和翠绿的芽叶交相辉映,人们称之为"大地回春"或"绿满晶宫"。

在"赏景"的同时,阵阵茶香也扑鼻而来。当茶叶刚投入开水中时,就有一股清香随着白色的水雾袅袅上升,只要稍稍将鼻靠近杯口,就能闻到那诱人的茶香中透着浓郁的花香果香,似兰似梅,使您迷恋和陶醉。一边欣赏碧螺春茶冲泡中出现的各种景象,一边又闻到这迷人的茶香,就仿佛来到了具有浓郁的花果茶香、满目翠绿的洞庭东西山,闻到了太湖之滨这特有的气息。 正宗的碧螺春口感核心特征是必须带有果香。

此时,再慢慢品尝和回味一下碧螺春茶汤滋味,真乃人生的一大享受。当茶汤进入肚内,不仅舌根回味甘甜,满口生津,齿隙留香尽日,喉底回味甘爽;而且气脉畅通,五脏六腑如得滋润,使人心旷神怡,飘然欲仙。满心被茶香包裹、为茶味浸润,唇齿间、心神间,无不为之香,为之爽。难怪有人情不自禁发出感叹:碧螺春真是茶中珍品,不愧有"天下第一茶"的美誉。

碧螺春吸附性很强,一旦保存不好,就很容易发生串味,影响茶叶香气和口感。

古代传统都是用石灰封坛来储藏。

现在几乎家家都有冰箱,茶叶最好是放在冷藏柜里,因为这是我们最轻松可以办到的。

放冰箱之前,罐子外层或内袋外再套一层袋子密封,然后放入冷藏0-5℃之间,要喝的时候拿出来,泡完后重新密封放入冷藏即可。

✦形状不同:

碧螺春的外形变得更加条索紧结,蜷曲似螺,而且在茶叶表面还均匀的分布着一层细白绒毛;龙井茶的茶叶外表看起来更加扁平光滑,而且在茶叶的表面没有绒毛。

✦颜色不同:

碧螺春则是绿色,龙井色翠略黄似糙米色。我们可以通过外观直接对碧螺春和龙井进行判断。

✦香味不同:

碧螺春的气味以花果香和板栗香这两种花香最为常见;龙井最常见的香气是兰花豆香。

✦汤色汤底不同:

碧螺春汤色碧绿清澈,特别干净,叶底特别明亮特别娇嫩;龙井的汤色显得更加碧绿黄莹,透着一股朦胧的感觉,叶底细嫩成朵。

END

本文链接:https://www.miaodongku.com/zonghezhishi/670o2e.html

Copyright © 2024. 秒懂库 All right reserved. 黑ICP备20202358号-2

文字美图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