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秒懂库 > 综合知识 > 茶产业发展现状
手机版

茶产业发展现状

来源:秒懂库 阅读:2.21W 次

茶产业发展现状

茶产业发展现状

茶叶是我国的传统特色产业之一,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茶业产值占到了全国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较高,茶业已成为许多省份和地区的支柱经济之一。

中国茶业的生产实现了从传统的手工生产向机械化和现代化的生产方式转型,茶叶的品质也得到了不断提高。同时,茶叶加工技术的提高、 茶文化的传承和推广、茶旅结合的发展等,也为茶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在国际市场上,中国茶叶的销售额和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开始了对中国茶叶的认识和学习,茶叶出口量也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趋势。但是,在国际市场上,中国茶叶的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以更好地满足全球市场的需求。

总的来说,中国茶产业的发展还有很大的潜力和空间。未来,茶业发展需要注重消费升级和创新发展,加强品牌建设,提高质量和附加值,同时也需要不断推进茶文化的传承和推广,促进茶旅结合,发挥茶文化的独特魅力,在国际市场上扩大中国茶叶的影响力和市场份额。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皖南茶叶发展现状

皖南茶叶发展现状好。

1、皖南茶叶的产业链:皖南茶叶产业已形成了以茶叶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茶叶加工企业和茶叶专业合作社等茶叶生产经营主体不断发展壮大。

2、皖南茶叶的出口:随着中国茶叶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大,皖南茶叶已经走向国际市场,出口量也在逐年增加,同时,也在积极推动皖南茶叶的品牌建设和标准化生产,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提高皖南茶叶的质量和竞争力。

【探索惠水县茶产业发展思路】 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思路

近几年来,惠水县委、县加大力度,抢抓机遇积极发展茶产业,使茶园建设面积不断扩大,茶叶产品质量不断提高,茶叶经济效益在不断提升、收入保持持续增长。但发展速度和效果在全州乃至全省属于中等到偏下水平,特别与遵义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如何抓好我县茶产业快速、高效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应该是工作的重点。本文就我县茶产业现状分析探讨当前茶叶生产发展思路。

  一、茶产业现状

  1.茶园面积

  全县现有茶园面积2.2万亩,其中:投产茶园面积0.96万亩,新植茶园1.38万亩。品种主要以福云、福鼎大白茶、名山白毫131为主。

  2.效益情况

  年干茶总产量420t,产值4620万元,茶农人均收入4000元,占纯收入的60%以上;目前茶叶销售总体状况良好,省内市场以贵阳、都匀市为主,省外有浙江、江苏、福建、上海、广东等省区。

  3.企业情况

  全县具有规模加工能力的企业有七里冲茶果场、牟氏茶场、斗底畜牧场、岗度盘龙茶场和摆若茶叶合作社五个。

  4.品牌建设

  现有己注册茶叶品牌2个,即:七里冲“九炉山”牌九龙毛尖茶和“牟氏珍珠”毛尖茶。其中“九炉山”九龙毛尖茶九四年荣获“中茶杯”二等奖,九五年又被评为“贵州名茶”。

  二、资源优势

  1.区位优势

  惠水县位于贵州省中南部,北与贵阳市接壤,县城距离省城50km,交通便利,有贵州高原第一大坝——涟江大坝,穿越惠水全境,并交会于县城附近的五条高速公路正在开工建设,预计5年后建成通车。将大大改善交通条件,推动惠水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2.资源优势

  土地资源丰富,全县总面积2463.8km2,有宜茶坡地30万亩,现有茶园种植面积2.2万亩,发展茶产业很有潜力。森林覆盖率41.3%,环境优美,无污染,宜适有机茶生产。电力资源丰富,剩余劳力多,发展茶叶种植有充足的资源条件。并且旅游资源丰富,把观光茶园建设与旅游相结合,推动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对惠水茶产业的宣传推介将起到积极作用。

  3.气候、土壤条件

  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适宜,雨热同季,适宜茶叶生长。土壤以黄壤为主,PH值5.2-6.9,土层深厚,土壤等矿物含量丰富,根据贵州省理化测试中心对该村的土壤检测,重金属含量低于规定标准,适合有机茶生产要求。

  4.发展优势

  惠水县是黔南州“都匀毛尖”茶核心产业规划带,有茶产业发展的好机遇;农民对茶叶生产、管理、采摘、加工技术有所掌握,有一定的茶叶种植基础,对茶的商品意识较强,积极性高;有“都匀毛尖”茶品牌共享,严格按照《都匀毛尖茶综合标准体系》的要求进行生产和加工,茶叶产品走向市场会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茶产业发展基础薄弱。主要表现在:发展起步晚,基地规模小,加工技术落后,缺乏统一品牌的意识,市场占有率低。

  2.商品茶产量低,茶叶加工质量不稳定,经济效益低。

  3.没有茶产业龙头企业带动,形不成规模化生产,销售分散,市场竟争不强。

  4.茶产业合作社发展速度缓慢,带动能力不强。

  四、发展思路

  1.抢抓机遇,加快发展

  紧紧抓住国发2号文件对贵州大力扶持的发展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茶产业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等多种形式,加快茶园基地建设步伐,力争在三年内完成5万亩优质生态茶园建设目标。

  2.加快农民茶叶专业合作社发展

  以农户种植为主,统一规划、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加工销售、统一质量、分散生产管理的“五经统一分”合作社经营方式,是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提高效益的有效途径。

  3.质量建设

  抓好茶叶生产、管理、加工技术培训,加强质量监督,强化标准意识,努力提茶叶产品质量。大力发展生态高效茶叶产业,充分利用惠水优越的生态环境和区位优势,开发生产有机茶,绿色食品茶,无公害茶,提高惠水茶叶品质。

  4.企业建设

  加快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的步伐,重点打造“上连龙头,中连基地、下连农户”的产业链,以带动全县茶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5.统一品牌

  根据茶产业“一心二带三区”发展战略。围绕市场主要打造以“都匀毛尖茶”为品牌,严格按照《都匀毛尖茶综合标准化体系》进行茶叶生产、加工,实行统一标准,统一品牌,做强做大都匀毛尖茶产业,推动惠水县茶产业向高标准、高质量,高档次的方向快速发展。努力提高茶叶产品质量,以“都匀毛尖”为品牌稳定国内市场,开拓国际市场。

  6.实施旅游战略

  惠水县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在茶产业发展规划上要为这些资源的开发作好铺垫。充分利用惠水的人文资源、茶文化历史资源和良好的区位优势,坚持把茶文化与茶旅游相结合,在我县茶叶主产乡镇积极开发“茶之旅”旅游项目,“以茶促旅,以旅游兴茶”。打造一批融茶文化、佛教文化、民俗文化及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旅游线路。鼓励支持建设一批茶文化体闲农庄,引导建设各种档次的茶楼、茶馆。加大我县生态有机茶的宣传和推介,增强旅游对茶产业的带动作用。

你觉得茶叶行业的发展前景如何?

茶叶销售总量平稳增长

近年来,中国茶产业主动融入与服务构建新经济格局,通过持续创新保持了稳定发展,在传统产品与业态持续发力的同时,新茶饮、新袋泡、花草茶、混搭风味茶等新赛道崛起,线上线下消费繁荣,茶叶总产量、总产值,内销量、内销额,出口量、出口额等多项经济指标实现历史性突破

2014年以来,我国茶叶消费呈现持续增长的发展态势,据统计,2021年,全国茶叶消费量为230.19万吨,较2014年的150.25万吨增长近80万吨。

销售额持续走高

销售额方面,随着我国茶叶市场的持续火爆,全国茶叶销售总额持续增长,到2021年,全国茶叶销售额达到3120亿元,同比增长7.99%,销售额再创新高。

茶叶销售总额持续提升的原因一方面是消费者需求的持续提升,另一方面则是茶叶价格的持续走高,2014年以来,茶叶销售均价总体呈现震荡上行的发展态势,到2021年,我国茶叶销售均价135.5元/千克,价格仅次于2018年的139.3元/千克。

绿茶消费占比过半

从各类茶叶消费情况来看,目前绿茶是我国茶叶市场主要消费品种。2021年,中国传统茶类中,六大茶类的消费量均有不同幅度增长。其中,绿茶130.92万吨,占总销量的56.87%;红茶33.88万吨,占总销量的14.72%;黑茶34.41万吨,占总销量的14.95%;其他品种茶叶销量占比均不足10%。

具体到绿茶方面,近年来,我国绿茶消费量呈现平稳上行走势。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绿茶消费量为120.59万吨,到2021年,我国绿茶消费量提升至130.92万吨,同比增长2.35%。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茶叶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想了解下新式茶饮在不同城市的发展现状,有相关报告吗?

刚好上个月收到了SIAL国际食品展给我发的《新式茶饮品牌经营》,里面也有提到关于新式茶饮在不同线级城市的发展规模,你可以到SIAL国际食品展(上海)的官网、小程序SIAL在线看看,应该还可以领取的。我记得上有统计了19个重点城市核心商圈茶饮门店的占比情况,东莞62.17%、佛山57.62%、宁波51.92%、广州49.56%、北京41.72%等等,从这个数据来看,拥有较高颜值、明显的精神愉悦属性、较高的消费频次等品类特征,让茶饮门店已经成为了城市消费的重要业态。除了上海31.86%和重庆36.83%,所统计的19座城市重点商圈的茶饮门店占比均在40%以上,明显高于咖啡店,茶饮门店在头部城市新消费场景与潮流碰撞的重点商圈都已经找到了明确的存在感。但不得不说,新式茶饮在大众心中的占比非常大了,尤其是一二线城市新式茶饮门店的渗透率达到66%,逐步成为都市白领的日常饮品,其中新一线城市的消费者最爱喝新式茶饮,订单量总数是最高的,其次才是二线城市、三线城市。上的内容报告太多了,这里就不一一细说了⌄如果对这一块比较感兴趣,那你可以到SIAL国际食品展的上海或者深圳展会现场看看,能够看到很多全国各地关于新式茶饮的品牌展商,也能了解到不少新式茶饮相关的市场趋势变化,干货满满哦!对了,上海展会是2022年12月7-9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开展的,深圳展会是10月31日-11月2日。展会还会有SIAL世界食品产业峰会,届时可以留意一下。

云南中茶茶业物流与供应链现状

持续增值发展。2023年2月28日,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发布《云南省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工作方案2023至2025年》,围绕云茶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要求,在做好古茶树资源保护的基础上,从绿色茶园基地建设、云茶企业高质量发展、云茶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方面提出8个重点工程任务18条措施,打造从茶园到茶杯的高质量绿色云茶产业。

茶旅融合发展现状

茶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

茶旅是茶文化与旅游业高度结合的产物,本质是带有茶文化元素的旅游业,以旅游为抓手,使茶产业与其他产业进行融合,茶产业不再依赖茶叶生产销售的收入,也不受茶叶采摘季的影响。

茶旅融合既为茶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提供基础,也为旅游业的品质化供给提供思路。

新式茶饮争相拥抱资本市场,行业规模已超千亿元,该行业的发展前景是怎样?

新式茶饮争相拥抱资本市场,行业规模已超千亿元,该行业的发展前景是:

1、新式茶饮的连锁店不断的开,门店的数量庞大。相继上市的企业可以反映出我国制茶业在不断的创新和发展过程当中。零售额规模已经增长了,约24%。例如蜜雪冰城采用的是直营连锁的方式,门店已经增至22276家。行业的发展特别迅速,新式茶饮是在原来传统的茶饮基础上进行改良和创新。通常使用的包括水果类的,鲜奶类的和原材料类的,作为辅助的材料。品牌模式注重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新茶饮深受广大民众的吹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市场规模的扩大,还有因为茶饮业更适合年轻人的习惯。

2、新式茶饮的模式主要包括直营和加盟两种形式,对于加盟品牌而言,很多是注重品牌的营销方式,更注重品牌的效益,而门店的扩张对于公司的现金流也有更高的要求,扩张的速度慢下来之后,中低端的柴油也将会得到迅速的发展。加盟店主要是不利于保证服务的质量,目前新型茶饮主要还是以直营模式为主。国人的消费能力也在不断的增强和提高,因此支撑着新型茶饮模式得到更广泛的拓展。

未来新型茶饮模式也会呈现出线上线下的形式,主要还是以外卖的形式占据更多的成分。相比较传统的茶叶而言,它的销售韧性无疑是更好的。在标准的数字化形态下降本增效的同时,可以更好的拓展品牌的服务。而对于新型茶饮和年轻人的饮食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的定位群必将引来不同消费群体。在布局产业链的同时打入大众的市场,茶饮产品上的多样化也会为消费者带来更多的福利。

茶叶行业现状及前景调研

茶叶销售总量平稳增长

近年来,中国茶产业主动融入与服务构建新经济格局,通过持续创新保持了稳定发展,在传统产品与业态持续发力的同时,新茶饮、新袋泡、花草茶、混搭风味茶等新赛道崛起,线上线下消费繁荣,茶叶总产量、总产值,内销量、内销额,出口量、出口额等多项经济指标实现历史性突破

2014年以来,我国茶叶消费呈现持续增长的发展态势,据统计,2021年,全国茶叶消费量为230.19万吨,较2014年的150.25万吨增长近80万吨。

销售额持续走高

销售额方面,随着我国茶叶市场的持续火爆,全国茶叶销售总额持续增长,到2021年,全国茶叶销售额达到3120亿元,同比增长7.99%,销售额再创新高。

茶叶销售总额持续提升的原因一方面是消费者需求的持续提升,另一方面则是茶叶价格的持续走高,2014年以来,茶叶销售均价总体呈现震荡上行的发展态势,到2021年,我国茶叶销售均价135.5元/千克,价格仅次于2018年的139.3元/千克。

绿茶消费占比过半

从各类茶叶消费情况来看,目前绿茶是我国茶叶市场主要消费品种。2021年,中国传统茶类中,六大茶类的消费量均有不同幅度增长。其中,绿茶130.92万吨,占总销量的56.87%;红茶33.88万吨,占总销量的14.72%;黑茶34.41万吨,占总销量的14.95%;其他品种茶叶销量占比均不足10%。

具体到绿茶方面,近年来,我国绿茶消费量呈现平稳上行走势。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绿茶消费量为120.59万吨,到2021年,我国绿茶消费量提升至130.92万吨,同比增长2.35%。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茶叶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茶叶产业发展行动工作

茶叶产业发展行动工作

一、《行动方案》出台背景

为深入学习贯彻总关于“三茶统筹”的重要指示精神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加快建设特色农业强省的要求,立足当前云茶产业发展现状和基础,落实《云南省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的工作要求,紧紧围绕“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方向,在持续推动全面绿色发展的基础上,紧盯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弱项,加快云茶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在深入调研并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云南省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工作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

二、《行动方案》主要目标

《行动方案》提出,云茶产业坚持以绿色发展为引领,以“普洱茶”“滇红茶”为重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产业布局,从主体培育、品牌打造、科技创新、茶旅融合发展等全方位构建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和茶生态协调发展的现代云茶产业体系,努力实现由“茶业大省”向“茶业强省”的转变。到2025年,全省茶叶种植面积、产量分别稳定在740万亩、50万吨左右,新增绿色有机茶园面积150万亩,保持有机认证茶园面积、有机认证茶产品数量全国第1位,力争全产业链产值实现翻番目标。

三、《行动方案》主要内容

《行动方案》围绕云茶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要求,在做好古茶树资源保护的基础上,从绿色茶园基地建设、云茶企业高质量发展、云茶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云茶品牌做大做强、茶产业与新兴业态融合发展等6个方面提出8个重点工程任务18条措施,打造从“茶园”到“茶杯”的高质量绿色云茶产业。

一是实施古茶树资源保护利用工程。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古茶树保护条例》,按照有关要求做好古茶树保护范围划定、建立古茶树资源档案、建设古茶树种质资源圃、古茶树信息数字化建设等,健全古茶树资源管理保护体系。

二是实施绿色有机化深化工程。开展提升绿色有机供给能力、落实绿色有机奖补、加强绿色有机市场监管等3项工作。在做好茶园绿色化生产,积极探索智慧茶园、低碳生态茶园建设的基础上,推进茶园绿色有机认证,并按照“先建后补、取证后补、按量奖补”的原则,对符合“获得国内有机产品、绿色食品认证,且在销售产品上标注‘有机产品’、‘绿色食品’标志”的茶叶生产经营主体,通过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专项资金对其认证茶园及认证茶产品进行一次性奖补;同时,加大对认证机构和获证组织的监管。

三是实施茶叶加工提质工程。开展规范茶叶初制所建设、做优做强经营主体、巩固提升精深加工能力、推进加工园区聚集发展等4项工作。通过推进规范化茶叶初制所建设把好“原料关”;持续优化环境资源、提升精深加工装备、加大新产品开发,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加快以勐海产业园区、凤庆产业园区、思茅产业园区为重点的茶叶园区建设,构建普洱茶、滇红茶、有机茶加工中心,打造云茶产业集群。

四是实施产品质量监管工程。开展建立健全质量标准体系、加大产品质量管理等2项工作。建立健全以国家、行业、地方标准为主,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同步实施的云茶产业标准体系,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在加强茶叶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环节质量安全监管及茶园投入品管控的基础上,持续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积极构建茶企、部门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相互连接的云茶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五是科技创新攻关工程。开展强化科技应用支撑、加快人才队伍培养等2项工作。引进高层次茶产业科技创新人才,深化政企、校(院)企合作,大力培养初级和中级专业技术人才、加工和营销专业人才、高素质茶农。同时,鼓励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加强以普洱茶、滇红茶为重点的产品功能成分及功效机理基础研究,加大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研发基础推广,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六是实施云茶品牌培育工程。开展推进地理标志认定、注重云茶品牌培育等2项工作。以“普洱茶”“滇红茶”品牌为重点,通过积极申报茶类地理标志、“10大名茶”评选、云茶“云南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认定等,打造产品特色、地方特色、文化特色兼具的云茶品牌集群。

七是实施市场开拓工程。开展完善市场体系建设、拓展市场营销模式等2项工作。通过支持建设茶叶(毛茶)产地交易(批发)市场,鼓励建设线下品牌形象店、展销中心、体验店、专营店和线上旗舰店、企业店等,健全多元化的云茶市场网络体系。同时,鼓励以“10大名茶”为代表的茶企积极参加专业展会、推介会,同步开展集品牌宣传、茶知识普及、文化传播为一体的“云茶大讲堂”、云茶高峰论坛等,进一步拓宽国际国内销售市场。

八是实施茶文化提升工程。开展加大茶文化宣传推广、推进茶旅融合发展等2项工作。依托云南丰富的民族茶文化资源、名山古树资源和民族风情特色,以特色小镇、美丽乡村、茶叶庄园为载体,融入丰富多彩的茶文化作品、茶技能竞赛、茶事活动等,开发“茶+N”的特色茶旅精品线路,推进云茶产业与新兴业态融合发展。

推动茶产业振兴实施方案

推动茶产业振兴实施方案

一、决策背景和依据

茶叶是我市重要经济作物,也是传统主导产业。近年来,我市茶产业规模产值不断扩大,品质品牌不断优化。2021年,全市茶园面积12.5万亩,一产产值13.6亿元,茶产业日益成为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富民产业。

根据《安徽省关于推动茶产业振兴的意见》(皖政办秘〔2021〕28号)、《宣城市办公室关于印发推动茶产业振兴实施方案的通知》(宣政办秘〔2021〕73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制定意义和总体考虑

通过优化基地、升级加工、壮大经营主体、强化品牌、三产融合发展,构建现代茶叶产业生产、加工、营销等产业体系,把茶叶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加快广德市茶产业振兴。

三、研判和起草过程

1、前期通过对广德市茶产业发展现状调研及周边县市考察学习,对照省市级有关文件规定,市农业农村局于2月23日组织召开茶产业发展工作座谈会,市农业农村局分管负责人,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新杭镇、誓节镇、邱村镇、东亭乡分管负责人,市茶叶协会、国元保险公司负责人参加会议,拟定《广德市推动茶产业振兴实施方案》(草案)。

2、“实施方案”(草案)向各乡镇、街道,市直有关单位进行意见征求,在意见征求的基础上形成了《广德市推动茶产业振兴实施方案》,将方案报送市政办审核印发。

四、工作目标

到2024年末,全市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分别稳定在13万亩和1万吨左右,茶叶农业产值和综合产值分别达到15亿元和35亿元。

五、重点内容

1、优化茶园基地,促进绿色增效。

建设标准生态茶园,稳定茶园面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广绿色生产方式。严格产品质量管控,制定实施广德黄金芽等区域公用品牌产品质量标准和生产技术标准,建设产品可追溯体系,支持生产经营主体建立诚信企业评选机制。到2024年末,全市高标准良种生态茶园面积发展至8万亩,绿色食品、有机认证茶园面积发展至1.5万亩。

2、升级加工能效,促进品质提升。

提升名优茶加工水平,完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增强精深加工能力,围绕夏秋茶资源利用,开展深加工产品开发。开展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补长茶产业仓储冷链短板。到2024年末,全市新增名优茶加工生产线10条,标准化加工厂10座。

3、壮大经营主体,优化产业布局。

培育壮大经营主体,发展产业化联合体、壮大规模茶企、支持订单农业、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支持茶叶重点乡镇发展茶叶产业,鼓励市茶叶行业协会发挥主体联结、行业自律作用。布局合理优化发展,形成产业发展优势区,实施“生产基地标准化、加工营销集群化、经营体系一体化、要素集聚先进化、利益联结共赢化”全产业链提升工程。

4、强化品牌推广,促进品牌崛起。

创响区域公用品牌,促进广德黄金芽、广德云雾茶等区域公用品牌创建。按照“一个区域公用品牌、一套制度、一套标准、多个主体”的思路,完善全产业链及标准体系建设。加大宣传推广力度,举办各类茶事推介推广活动,借助各类宣传媒介、媒体平台开展区域公用品牌宣传和企业形象展。  

5、三产融合发展,促进延链增值。

发展茶叶新兴业态。适应茶叶消费新形势和新需求,深入挖掘、保护广德茶叶历史文化资源,创新发展流通、消费、茶文旅融合新业态。加快科技创新发展,与科研院所合作建设产学研科技平台。加强科技人才培养,提升从业人员综合技能水平。开展优良茶树品种选育、生产全程机械化关键技术攻关。构建完善营销体系,建设广德黄金芽大型交易市场、品牌直营店或营销网点、产地仓库的直接采购模式,提升广德茶叶在全国市场的占有率和影响力。

六、创新举措

方案针对我市存在的茶园基地优化不足、加工能效偏低、龙头企业带动不强、品牌影响力不响、产业链延伸不长、要素支持力度不大等短板问题,逐项提出切实可行的振兴举措。

七、保障措施等实质内容

方案明确要建立市级茶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形成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为茶产业健康发展合力提供体系支撑。在积极争取省、市级有关重大支农项目的同时,2022-2024年市本级财政每年安排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500万元,整合现代农业、农业产业化、科技推广等涉农项目资金向茶产业倾斜,强化产业发展要素保障力度。

本文链接:https://www.miaodongku.com/zonghezhishi/50r6k1.html

Copyright © 2024. 秒懂库 All right reserved. 黑ICP备20202358号-2

文字美图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