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秒懂库 > 综合知识 > 稿字草书怎么写,教你如何写草书
手机版

稿字草书怎么写,教你如何写草书

来源:秒懂库 阅读:3.17W 次
1.教你如何写草书

——给书法学校同学简谈写草书问题篆、隶、楷、行、草,草是最难写的一种书体。

稿字草书怎么写 教你如何写草书

我国书法艺术是线条艺术,不断演变,产生了今草书,草书体则达到了线条美的极致。草书之难,在于草书将篆隶楷行诸体之笔意融会贯通浑然一体,却又不可得见端倪。

对此,刘熙载说得好:“草书之笔划,要无一可移他书,而他书之笔意,草书却要无所不悟”。草书之难,又在于点划与点划、结体与结体、此行与他行有着连绵不断地紧密呼应关系,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

草书之难,还在于一字数体,或同体异字,其变化“似无定则”,而又“毫厘必辨”,有着严格变化的限度。如“知、去”等。

草书之最难者,还是在于通过线条所组成的形体,表达书者的素养、人品、气质、阅历和思想感情,刘熙载在《艺概》中说:“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表达的越深刻、越强烈,艺术的境界就愈高。

草书之难甚多,蔡希综《法书论》中说草书尤难。包世臣曾“自谓于书道颇尽其秘”也说“惟草书至难”。

草书自身正其律,篆书备其骨,楷书规其法,还要做学问、立人品,确实很难。面对这些尤难、至难,我们是退避三舍?还是知难勇进?“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我认为只要肯于、敢于、恒于实践和探索,一定会达到理想的黄金彼岸。

今天不打算深谈学术方面的理论,只想就我们初学草书一些实际问题和简括知识性问题谈一点看法。一、欲学草书,应先识草书。

草书分章草、今草、狂草。今草是从章草演变而成的。

章草和今草各有着自身的规律。今天主要讲讲今草。

今草(包括狂草)有两个基本要领①楷书的法度。②草书的自身规律。

楷书的法度,简说之,就是依照楷书的点划结体意识去写草书,把简化了的草书点线笔笔交待清楚,使人看了一点一线既相互连带,又各自独立的形状。草书的自身规律,一是线条长使转盘旋幅度大,有独立之字,有连绵之字,有的甚至数字相连。

二是“长短分知去,微茫视每安”严格界定。三是相互借用,上字之终而为下字之始,有的运用符号代替,如‘し’可以代替“言、イ、ㄔ、水”等偏旁。

草书规矩只准竖连,不准横连等等。如果不先摸清这一规律,匆忙落笔,超出规范,便成天书。

盘旋使转幅度大小掌握不住,便成为另外之字,如“知、去”。“鹭影不来秋瑟ワ,苇花伴宿路瀼瀼”,“ワ”就是符号,这些符号可写成“ワ、ン、゛”。

醉来信手两三行,醒后却书书不得。其书字符号的两点之末,便被“不”借为开始。

“旋转幅度大如仙”,如果‘仙’字不以楷则完成,便会写成‘心’字。类似了‘心’字。

于右任先生说过:“余中年学草,每日仅记一字,二三年间,可以执笔”。今日我们可以借鉴此法,更以边学边识,边学边记,找出规律,熟悉面貌,谨记法度,乃为学草者第一要务。

怎样识。①先将所临之帖的字去识。

②识所临范本的文词大意,了解他书写时特定的背景,分析其思想情怀和艺术构思。③识使转大小,收与放的程度。

如果临前不识,就会像孙过庭所说:“心昏拟效之方,手迷挥运之理”。二、欲学草书,先背草帖。

草书特点是笔意连绵,一气呵成,使干、湿、浓、淡合理分布,揖让有度,顾盼生情,萦绕盘旋,气韵贯通,下笔果断,才能神生纸上。前人法帖往往如是,我们临写时宜得如是安排,才能达到入帖手段。

临习草书与临习其它书体不尽同者,章法与点划结体是同步进行的。这是因为草书连绵不断,迂回曲折,变化多端,意到笔随所决定的,它有着易见的整体感。

由于这些点、线的忽长忽短,骤提骤按,急转又折,方虚即实的瞬间变化,和连绵不断的态势,一着笔便要果敢进行,不允许片刻思考,若不先读熟记内容及这些变化,怎能落笔果敢,进入碑帖,再出碑帖之目的呢?背什么?①背内容。②背字的态势和字与字牵连的摇摆动势,将其体察所得,默记在心,把范本上‘静’的笔划,演练成动的形质。

③既背墨划的使转成字,也要背这些墨划之间所呈现的空白。使转大小和空白留法,往往形成这个书家的面貌。

古人所说的“细玩熟观”、“学而思,思而学”的经验是可取的。力求从字间、行间、整篇布白的深入理解,加强记忆,可获四美:即线条美、结体美、节奏美、意境美。

清代姚孟起说:“古碑贵熟看,不贵生临,心得其妙,笔始入神”。是临帖可贵的经验谈。

三、写草书要乍徐忽疾,骤提即顿的互换用笔。草书要先立大调子,强调韵律和节奏感。

在一幅字内,其跃动现象,时而如大海波涛,时而如平湖微波,因而在用笔上就不能像其它书体用力均匀。有时则须大起大落以通身之力送之,有时则轻提出笔偶相带过。

有的则速到迅雷不及掩耳连绵不绝。如张旭《古诗四帖》中“难之以万年储宫非不贵岂若上登天”。

有的则缓以会心,笔断意连。如“王子复清旷,区中实譁嚣喧”。

乍徐忽疾,瞬间即换的用笔同时,还要骤提即顿的迅速交替,方能达到体意连绵,笔意奔放,有旋律和节奏的特色来,如果提高到创作上来说,才能使你的笔墨淋漓尽致的抒发情怀,表达个性。疾徐的交替和提顿的转是随着字的态势和连绵起伏的气势以及感情的变化而不断进行的,只能意。

2.怎样学写草书

朱政法一、概述草书应该是一种结体严格、书写规范的书体,这有别于任意潦草的乱写。

所谓:“草字离了格,神仙也不识”。这里的“格”,就是草书书写的基本法则和规范。

但是,我们仍能见到古今今草书家的书作中,有不顾字形而任意驰骋的结体,这是不值得称道的风气。草书分两类:一是章草,一是今草。

今草又可分为大草、小草两种。小草相对平和,大草相对放纵。

大草中更为狂放的就叫狂草。也有学者把草书分成章草、今草、狂草、行草的,其实狂草和行草就是大草和小草,都可归为今草。

从字体上说:章草是隶书的草化,今草是今楷的草化。历史上有一种说法;章草是汉元帝时史游创造的,今草是后汉张芝首创的。

我们可以理解为;这二位先人,在这二种书体的整理、应用、推广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如果推论由他们二位关着门独自发明的,似乎有背历史的客观。

二、章草草书大约出现在两汉时期,至今有二千多年。章草的出现完全是历史上实际生活的需要:为应付大量文件的催要,当时是用隶书书写文件,打稿时就采用一种简便快捷的写法,久之,这字体被大家所接受,于是乎就流行起来,形成了一种现在称为章草的书体。

后来隶书被其他书体所替代,因此章草没能发展到十分成熟的阶段也就跟着不用了。章草虽然也叫“草”,但与今草的写法完全不同,它自有一套独自的面貌。

从大处来看,它的字是个个分开,互不相连,笔画中间绝无牵丝萦带。而且大小相仿,字距均匀,行间清晰,布列整齐。

从体型上看,它不全象隶书横扁取势,已有竖长为型的发展。从用笔上看,已多不用隶书的蚕头起笔,而有今楷、行书的顺势入笔。

尤其写捺的笔画,更是尽可能发挥磔的写法,甚至短小的可以改写成点的地方,仍写成波磔。但撇已不是隶书的写法了,而是变成渐渐拢毫放锋收笔,转向今楷行书的写法。

章草在用笔上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在行笔过程中的折笔,改作圆转的弧弯。这就省去了一些提按转锋的麻烦,提高了书写速度。

简化笔画上,把邻近的笔画连接起来,变两笔为一笔,甚至把许多笔连接变成一笔。这样,有些字形就有了较大改变,为了简便,有些字甚至打破自左向右的书写规则,直接从右向左书写。

而今草中有些字形的变化就是来源于章草,所以有的学者强调,要学好今草,就得先学习章草,就是基于这个道理。三、今草草书主要是以“简化、从宜、易知”为目的,所以字体的变形可塑性很大,这让书写者根据自己情感的自由发挥有了极大的空间,但是这又让欣赏者增加了辩认的难度。

楷是规范,行是便写,草是急书。其实“草如奔”的说法就较为形象地说出了草书的体势特点。

可以说;今草是在章草的结体基础上,把横折、竖挑、撇捺变为环转。字画中的方折,大多用圆转去代替,同时基本去掉了波(撇)、、磔(捺)的隶书笔意。

笔画之间,有的以意构通(意到笔不到)或者以细如游丝的萦带相连接。经过千百年的积累,前人为我们整理了一套草法规律;即连、省、变、代。

所谓“连”,就是把两笔或者更多笔连在一起的写法。如“反”字,原需四笔,草书只有一笔便可。

所谓“省”,就是把一些可以减少,而又不至于影响字的大略的笔画省去。如“代”字省去第一笔、“少”字省去第三笔。

所谓“变”,就是对原本的字型作适当的变化。如“为”、“意”。

所谓“代”,就是经过以上诸种草法的错综复合,形成一些比较稳定的写法,如同符号一样,固定地代表一些偏旁,如“转”、“就”、“朝”就用同一符号代表字的不同偏旁。甚至于完整的一个字或者二个字用一个符号代替。

当然,这里介绍的只是草书的常见规则,并不能包括草书结体的所有规则,比如还有:留两头去中间、留外框去中间、缩短笔画、易曲为直、改变笔顺、重复符号等等书写规则还需要我们在学习中不断牢记、应用。四、习草书应该注意几个问题:1、悬肘、悬腕是书写草书的基本功。

2、笔力不是用力下压笔端而产生的。所谓笔力:是发自腰、臂、肘而达于手腕、手贯注于笔端的内在力量。

这样才能达到“力透纸背”的程度。3、草书的书写并不要求快,先做到结体、笔画到位,待熟练后自然能快。

等到书写熟练了,也应该“当迟则迟,当速则速”。大体上说,点、画要慢;圆转稍快。

4、多读帖。认识帖中要学的字,牢记结体、笔顺,并熟练掌握。

想写的文字认真查对结体。千万不可凭想象独立创造。

否则一定会弄出笑话来的。5、草书的总则虽然是“连、省、变、代”,连是第一位,但不是要求每字每笔都连,除了笔连,还有丝连和意连。

6、草书的结体中,为求得连笔,每笔相连,一字中出现许多圆圈,显得很热闹,这种做法被认为是低俗、浅薄,是决不可取的。如果真要写出圆圈,也不要写出一个个象圆规画出的圆来。

力求这些圆面貌各异,各不相同。

3.从字草书怎么写好看

1、欲学草书,应先识草书。草书分章草、今草、狂草。今草是从章草演变而成的。章草和今草各有着自身的规律。

2、背草帖。草书特点是笔意连绵,一气呵成,使干、湿、浓、淡合理分布,揖让有度,顾盼生情,萦绕盘旋,气韵贯通,下笔果断,才能神生纸上。前人法帖往往如是,我们临写时宜得如是安排,才能达到入帖手段。

3、写草书要乍徐忽疾,骤提即顿的互换用笔。草书要先立大调子,强调韵律和节奏感。在一幅字内,其跃动现象,时而如大海波涛,时而如平湖微波,因而在用笔上就不能像其它书体用力均匀。

4、掌握写草书的执笔高低与运力。一般说写草书执笔要高一些,手掌要空虚,长锋笔的笔杆相应的也较长,能执到三分之二处为适应,这样易于灵活表达草书的使转,从物理上讲如执笔过低,上部重力大,不易驾驭,执于顶端,则力不易贯注于笔锋。

4.“传”字的草书怎么写

“传”字草书写法:

1、第一种:书家——李怀琳,作品——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李怀琳是唐代洛阳人,生卒年不详,太宗时待诏文林馆。草书《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相传为李怀琳仿作,共159行,1209字,现藏日本。

2、第二种:书家——孙过庭,作品——书谱。

孙过庭擅长楷、行、草诸体,尤以草书著名。最具有特点的是横划、长点捺,先顿笔重按,后顺笔出锋,使一笔中陡然出现两种变化。右环转下作弧笔时,笔画末端由精转而出细锋。

3、第三种:书家——张瑞图,作品——杜甫饮中八仙歌。

张瑞图以擅书名世,书法奇逸,峻峭劲利,笔势生动,为明代四大书法家之一,与董其昌、邢侗、米万钟齐名,有“南张北董”之号,又擅山水画,效法元代黄公望,苍劲有劲,作品传世极希。

草书分章草和今草,而今草又分大草(也称狂草)和小草,在狂乱中觉得优美。

草书是按一定规律将字的点划连字,结构简省,偏旁假借,并不是随心所欲的乱写。主要特征之一是笔画带钩连,包括上下钩连和左右钩连。

扩展资料

“传”字行书写法:

1、第一种:书家——李邕,作品——云麾将军碑。

李邕工文,尤长碑颂。善行书,变王羲之法,笔法一新;并继李世民《晋祠铭》后以行书书写碑文,名重一时。其书风豪挺,结体茂密,笔画雄劲。书法的个性非常明显,字形左高右低,笔力舒展遒劲,给人以险峭爽朗的感觉,他提倡创新,继承和发扬古代书艺。

2、第二种:书家——唐寅,作品——落花诗册。

唐寅书法源自赵孟頫一体,风格丰润灵活,俊逸秀拔。用笔凝重,圆硕多肉,结体偏于长方,雄强茂密,点画横细竖粗,并吸纳隶法,横笔收尾似“蚕头”,捺笔收笔中途之顿近“燕尾”,极富力度。

3、第三种:书家——文徵明,作品——行书自作诗卷。

文徵明于书法则是博飞专精的典范。其小楷造诣最高,主要师法传为王羲之的《黄庭经》、《乐毅论》以及钟繇《宣示》,王献之《十三行》等,又能融入唐人小楷笔法于一炉,形成“温纯精绝”的自家风貌。

行书是介于楷、草间的一种书体。写得比较放纵流动,近于草书的称行草;写得比较端正平稳,近于楷书的称行楷。

在书写过程中,笔毫的使转,在点画的各种形态上都表现得较为明显,这种笔毫的运动往往在点画之间,字与字之间留下了相互牵连,细若游丝的痕迹,这就是丝连。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草书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行书

5.“稿行之草”书体的特点是什么

王献之 1、小楷书以《洛神赋十三行》为代表,用笔外拓,结体匀称严整,如大家闺秀,姿态妩媚雍容;2、行书以《鸭头丸帖》最著,全帖用墨枯润有致,蘸墨两次,一次一句,墨色都由润而枯,由浓而淡,墨色分明。从而展现出全帖的节奏起伏和气韵自然变化。“稿行之草”的行草是王献之独创的书体,《鸭头丸帖》又是他行草的代表作。

王献之创“稿行之草”为其一大贡献,创草书“一笔书”为其又一大贡献,他将张芝的章草和其父王羲之的今草又向前推进一层。草书名作《中秋帖》就是其“一笔书”的代表作,笔势连续不断,宛如滔滔江河,一泻千里,表现出一种雄姿英发的爽爽之气,世人评价甚高,被列为清内府“三希”之二。

6.求春字行书和草书的写法

【行书写法】

【草书写法】

拓展资料

草书为书写便捷而产生的一种字体。始于汉初。草书的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大草”与“小草”相对称,大草纯用草法,难以辨认,张旭、怀素善此,其字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

草书分为章草、今草、狂草。 章草的代表作有吴皇象《急就章》、《文武将队帖》、晋索靖《月仪帖》; 狂草最有名的有唐朝张旭《古诗四帖》、唐朝怀素《自述帖》。

行书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它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笔势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要求楷书那样端正。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行书大约是在东汉末年产生的,行书是介于今草和楷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可以说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代表作最著名的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序》,前人以“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形容其字雄强俊秀,赞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唐颜真卿所书《祭侄稿》,写得劲挺奔放,古人评之为“天下第二行书”。

本文链接:https://www.miaodongku.com/zonghezhishi/3z0eqe.html

Copyright © 2024. 秒懂库 All right reserved. 黑ICP备20202358号-2

文字美图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