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秒懂库 > 生活妙招 > 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方法是什么
手机版

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方法是什么

来源:秒懂库 阅读:1.01W 次

开槽法、表面封闭法修补裂缝。 混凝土的微细裂缝是很多建筑危害产生的根源,很多微细修复起来非常困难。首先当裂缝宽度小于0.3mm时,很难往裂缝里面灌注修复材料。 其次,有一些裂缝已经被水浸泡,裂缝内部产生碳酸钙结晶体将裂缝封堵,无法进行灌注

混凝土裂缝怎么办?请看下面方法。

方法

对于塑性裂缝和干缩裂缝只要确认其宽度超过0.1mm,裂缝深度尚未达到保护层深度,并且裂缝已经处于静止状态,为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能和使用年限的耐久性,就必须进行修补恢复,其修复方法可采用表面封闭法。

[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大面积混凝土结构逐渐广泛地应用于建筑工程中。但由于结构尺寸大、混凝土浇筑量多、水泥水化温升高等特点,使其极易产生裂缝,进而影响结构的使用功能,降低结构的耐久性。 [关键词]混凝土地面;大面积裂缝;

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方法是什么

对于塑性裂缝和干缩裂缝的活性裂缝,可待其基本稳定后再进行处理或裂缝处理后采取补强加固措施,使用压力注胶法其裂缝的开展。

不能一概而论,要缝在什么部位以及裂缝的发展大校 以下是楼板裂缝处理方案: 一、楼板裂缝,需要根据不同的裂缝原因给出不同的处理方法。 二、裂缝的分类:裂缝可分为受力裂缝和非受力裂缝。 1、受力裂缝是由地基不均匀沉降、混凝土强度、板

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方法是什么 第2张

对于温度裂缝的修复,因温度裂缝一般宽度较大,且以周期性活动裂缝居多,可采用粘度低、粘结性好、弹性模量较小且柔性较好的结构胶灌注,然后根据构件内力计算,对构件进行外部粘贴纤维法加固。

混凝土裂缝分类:静止裂缝,活动裂缝,正在发展的裂缝。 混凝土结构由于内外因素的作用不可避免地存在裂缝,而裂缝是混凝土结构物承载能力、耐久性及防水性降低的主要原因。 控制: 优先选用低水化热的矿渣水泥拌制混凝土,并适当使用缓凝减水剂

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方法是什么 第3张

扩展阅读,以下内容您可能还感兴趣。

混凝土裂缝处理有规范吗?

GB 50367-2006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

GB 50550-2010 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728-2011工程结构加固材料安全性鉴定技术规范。

土木建筑工程,以混凝知土结构占主导地位,混凝土结构由于内外因素的作用不可避免地存在裂缝,而裂缝是道混凝土结构物承载能力、耐久性及防水性降低的主要原因。混凝土裂缝常见处理方法有填充法、灌浆法、结构补强法、混凝土置换法、电化学防*等。

扩展资料

1、优先选用低水化热的矿渣水泥拌制混凝土,并适当使用缓凝减水剂;

2、在保证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的前提下,适当降低水灰比,减少水泥用量;

3、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回,控制混凝土内外的温差(当无设计要求时,控制在25℃以内);

4、及时对混凝土覆盖保温、保湿;

5、在拌合混凝土时可掺入适量的微膨胀剂或膨胀水泥,使混凝土得到补偿收缩,减少混凝土的温度应力;

6、设置后浇缝,当大体积混凝土平面尺寸过大时,可以适当设置后浇缝,以减小外应力和温度应力;

7、大体积混凝土可采用二次抹面工艺,减少表面收缩裂缝。

参考资料来源答:百度百科-混凝土裂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加固技术

影响混凝土开裂的因素有哪些?处理方法是什么?

裂缝成因:

1、温度引起的裂缝

当外部环境或结构内部温度发生变化,混凝土将发生变形,若变形遭到约束,则在结构内将产生应力,因此产生的裂缝。如当混凝土内部温度很大,将会在混凝土内部出现很大的拉应力而产生约束裂缝。

2、荷载引起的裂缝

设计计算阶段,结构计算时不计算或部分漏算,计算模型不合理,结构受力假设与实际受力不符,荷载少算或漏算,使用阶段,超出设计载荷的重型车辆经过,安装不当,等都是引起裂缝的原因。

3、收缩裂缝

在实际工程中,混凝土因收缩所引起的裂缝是较常见的。在混凝土收缩种类中,塑性收缩和缩水收缩(干缩)是发生混凝土体积变形的主要原因。

4、沉降裂缝

由于基础竖向不均匀沉降或水平方向位移,地质勘察精度不够、试验资料不准。在没有充分掌握地质情况就设计、施工,这是造成地基不均匀沉降的主要原因。

5、施工质量引起的裂缝

混凝土结构浇筑、构件制作、拆模、运输、堆放、拼装及吊装过程中,若施工工艺不合理、施工质量低劣,容易产生纵向的、横向的、斜向的、竖向的、水平的、表面的、深层的和贯穿的各种裂缝。

修补裂缝的方法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大类:

1、开槽法、表面封闭法修补裂缝

2、自动低压注浆法修补裂缝

3、表面涂刷覆盖法修补裂缝

裂缝是混凝土结构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的出现不仅会降低建筑物的抗渗能力,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而且会引起钢筋的锈蚀,混凝土的碳化,降低材料的耐久性,影响建筑物的承载能力。

严格按规程、规范要求施工,严把质量关,防患于未来,尽可能地降低混凝土裂缝的出现;对混凝土裂缝进行认真研究、区别对待,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处理,并在施工中采取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预防裂缝的出现和发展,保证建筑物和构件安全、稳定地工作。e68a847a6431333365646231

混凝土裂缝处理简便方法?

混凝土;桥梁裂缝混凝土裂缝经常困扰着桥梁工程技术人员。其实只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是可以克服和控制的,本文就桥梁在建造和使用中的常见病及多发病“裂缝”,进行一些探讨。

混凝土自从发明以来便在工程建设中被广泛使用。然而混凝土的裂缝较为普遍,在各种结构工程中中裂缝几乎无所不在。尽管我们在施工中采取各种措施,但裂缝仍然时有出现。究其原因,我们对混凝土温度应力的变化的控制不到位是其产生裂缝的原因之一。

混凝土的裂缝有害程度的标准是根据使用条件决定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1333264633439的。目前世界各国的规定不完全一致,但大致相同。如从结构耐久性要求、承载力要求及正常使用要求,最严格的允许裂缝宽度为0.1mm。近年来,许多国家已根据大量试验与泵送混凝土的经验将其放宽到0.2mm。当结构所处的环境正常,保护层厚度满足设计要求,无侵蚀介质,钢筋混凝土裂缝宽度可放宽至0.4mm;在湿气及土中为0.3mm;在海水及干湿交替中为0.15mm。沿钢筋的顺筋裂缝有害程度高,必须处理。近年来预应力混凝土应用范围逐渐推广到更多的结构领域,其混凝土强度等级必须提高至C50。在采用泵送条件下,其收缩与水化热大大增加,约束应力裂缝很难避免,张拉前开裂,张拉后又不闭合,裂缝控制的难度更加困难。预应力结构裂缝允许宽度是严格的,预应力筋腐蚀属“应力腐蚀”并有可能脆性断裂,预兆性较小,裂缝扩展速度快。裂缝深度h与结构厚度H的关系如下:h≤0.1H表面裂缝;0.1H<h<0.5H浅层裂缝;0.5H≤h<1.0H纵深裂缝;h=H贯穿裂缝。应当尽量避免贯穿性及纵深裂缝,如出现该种裂缝应采取化学灌浆处理来保证强度,即贯缝抗拉强度必须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早期裂缝一般出现在一个月之内,中期裂缝约在6个月之内,其后1~2年或更长时间属于后期裂缝。1桥梁裂缝的种类及其成因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成因复杂、繁多,有时多种因素互相影响,但每一条裂缝均有其产生的一种或几种主要因素。混凝土桥梁裂缝的种类,就其产生的原因,大致可划分如下几种:

1.1荷载引起的裂缝

混凝土桥梁在静、动荷载及次应力下产生的裂缝称荷载裂缝,主要有直接裂缝、次应力裂缝两种。直接应力裂缝是指外荷载引起的直接应力产生的裂缝;次应力裂缝是指由外荷载引起的次生应力产生裂缝。

1.2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

混凝土具有热胀冷缩性质,当外部环境或内部温度发生变化,混凝土将发生变形,若变形遭到约束,则在结构内将产生应力,当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即产生温度裂缝。在某些大跨径桥梁中,温度应力可以达到甚至超出荷载应力。温度裂缝区别其他裂缝最主要特性是将随温度变化而扩张或合拢。引起温度变化主要因素有:年温差、日照、骤然降温、水化热、蒸汽养护或冬季施工措施不当等。

1.3收缩引起的裂缝

在实际工程中,混凝土因收缩所引起的裂缝是最常见的。在混凝土收缩种类中,塑性收缩和缩水收缩是发生混凝土体积变形的主要原因,另外还有自生收缩和炭化收缩。研究表明,影响混凝土收缩裂缝的主要因素有:水泥品种、标号及用量、骨料品种、水灰比、外掺剂、养护方法、外界环境、振捣方式及时间。

1.4地基变形引起的裂缝

由于基础竖向不均匀沉降或水平方向位移,使结构中产生附加应力,超出混凝土结构的抗拉能力,导致结构开裂。基础不均匀沉降的主要原因有:地质勘察精度不够、试验资料不准;地基地质差异太大;结构荷载差异太大;结构基础类型差别太大;地基冻胀;桥梁基础基于滑坡体、溶洞或活动断层等不良地质时,可能造成不均匀沉降。

1.5钢筋锈蚀引起的裂缝

要防止钢筋锈蚀,设计时应根据规范要求控制裂缝宽度、采用足够的保护层厚度;施工时应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加强振捣,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防止氧气侵入,同时严格控制含氯盐的外加剂用量,沿海地区或其它存在腐蚀性强的空气、地下水地区尤其应慎重。

1.6冻胀引起的裂缝

大气气温低于零度时,吸水饱和的混凝土出现冰冻,游离的水转变成冰,体积膨胀9%,因而混凝土产生膨胀应力;同时混凝土凝胶孔中的过冷水在微观结构中迁移和重分布引起渗透压,使混凝土中膨胀力加大,混凝土强度降低,并导致裂缝出现。尤其是混凝土初凝时受冻最严重,成龄后混凝土强度损失可达30%-50%。冬季施工时对预应力孔道灌浆后若不采取保温措施也可能发生沿管道方向的冻胀裂缝。

1.7施工材料质量引起的裂缝

混凝土主要由水泥、砂、骨料、拌和水及外加剂组成。配置混凝土所采用材料质量不合格,可能导致结构出现裂缝。如:水泥、砂、石骨料、以及拌和水及外加剂等。

1.8施工工艺质量引起的裂缝

在混凝土结构浇筑、构件制作、起模、运输、堆放、拼装及吊装过程中,若施工工艺不合理、施工质量低劣,容易产生纵向的、横向等各种裂缝,特别是细长薄壁结构更容易出现。2如何对混凝土裂缝进行处理2.1表面处理法

包括表面涂抹和表面贴补法,表面涂抹适用范围是浆材难以灌入的细而浅的裂缝,深度未达到钢筋表面的发丝裂缝,不漏水的裂缝,不伸缩的裂缝以及不在活动的裂缝。

2.2填充法

用修补材料直接填充裂缝,一般用来修补较宽的裂缝,作业简单,费用低。宽度小于0.3mm,深度较浅的裂缝、以及小规模裂缝的简易处理可采用取开V型槽,然后作填充处理。

2.3灌浆法

此法应用范围广,从细微裂缝到大裂缝均可适用,处理效果好。

2.4结构补强法

因超荷载产生的裂缝、裂缝长时间不处理导致的混凝土耐久性降低、火灾造成裂缝等影响结构强度可采取结构补强法、锚固补强法、预应力法等。

2.5混凝土裂缝处理效果的检查

包括修补材料试验;钻芯取样试验;压水试验;压气试验等。3结论由上述可知,设计疏漏、施工低劣、监理不力,均可能使混凝土桥梁出现裂缝。因此,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范、技术标准进行设计、施工和监理,是保证结构安全耐用的前提和基础。在运营管理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巡查和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也是相当重要的环节。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混凝土裂缝处理方法

一、荷载引起的裂缝

混凝土构件在常规静、动荷载及次应力下产生的裂缝称荷载裂缝,归纳起来主要有直接应力裂缝、次应力裂缝两种。

(一)直接应力裂缝是指外荷载引起的直接应力产生的裂缝。裂缝产生的原因有:

1、设计计算阶段,结构计算时不计算或部分漏算;计算模型不合理;结构受力假设与实际受力不符;荷载少算或漏算;内力与配筋计算错误;结构安全系数不够。结构设计时不考虑施工的可能性;设计断面不足(宁波跨海大桥);钢筋设置偏少或布置错误;结构刚度不足;构造处理不当;设计图纸交代不清等。

2、施工阶段,不加*地堆放施工机具、材料;不了解预制结构结构受力特点,随意翻身、起吊、运输、安装;不按设计图纸施工,擅自更改结构施工顺序,改变结构受力模式;不对结构做机器振动下的疲劳强度验算等。

3、使用阶段,超出设计载荷的作用于楼地面、墙面;工业厂房超负荷使用;发生大风、大雪、地震、爆炸等。

(二)次应力裂缝是指由外荷载引起的次生应力产生裂缝。

裂缝产生的原因有:

1、在设计外荷载作用下,由于结构物的实际工作状态同常规计算有出入或计算不考虑,从而在某些部位引起次应力导致结构开裂。

例如:两铰拱桥拱脚设计时常采用布置“X”形钢筋、同时削减该处断面尺寸的办法设计铰,理论计算该处不会存在弯矩,但实际该铰仍然能够抗弯,以至出现裂缝而导致钢筋锈蚀。

2、工业建筑中经常需要凿槽、开洞、设置牛腿等,在常规计算中难以用准确的图式进行模拟计算,一般根据经验设置受力钢筋。研究表明,受力构件挖孔后,力流将产生绕射现象,在孔洞附近密集,产生巨大的应力集中。

在长跨预应力连续梁中,经常在跨内根据截面内力需要截断钢束,设置锚头,而在锚固断面附近经常可以看到裂缝。因此,若处理不当,在这些结构的转角处或构件形状突变处、受力钢筋截断处容易出现裂缝。

实际工程中,次应力裂缝是产生荷载裂缝的最常见原因。次应力裂缝多属张拉、劈裂、剪切性质。

次应力裂缝也是由荷载引起,仅是按常规一般不计算,但随着现代计算手段的不断完善,次应力裂缝也是可以做到合理验算的。例如现在对预应力、徐变等产生的二次应力,不少平面杆系有限元程序均可正确计算,但在40年前却比较困难。

在设计上,应注意避免结构突变(或断面突变),当不能回避时,应做局部处理,如转角处做圆角,突变处做成渐变过渡,同时加强构造配筋,转角处增配斜向钢筋,对于较大孔洞有条件时可在周边设置护边角钢。

荷载裂缝特征依荷载不同而异呈现不同的特点。这类裂缝多出现在受拉区、受剪区或振动严重部位。但必须指出,如果受压区出现起皮或有沿受压方向的短裂缝,往往是结构达到承载力极限的标志,是结构破坏的前兆,其原因往往是截面尺寸偏小。

(三)根据结构不同受力方式,产生的裂缝特征如下:

1、 中心受拉:裂缝贯穿构件横截面,间距大体相等,且垂直于受力方向。

采用螺纹钢筋时,裂缝之间出现位于钢筋附近的次裂缝。

2、 中心受压:沿构件出现平行于受力方向的短而密的平行裂缝。

3、受弯:弯矩最大截面附近从受拉区边沿开始出现与受拉方向垂直的裂缝,并逐渐向中和轴方向发展。采用螺纹钢筋时,裂缝间可见较短的次裂缝。当结构配筋较少时,裂缝少而宽,结构可能发生脆性破坏。

4、 大偏心受压:大偏心受压和受拉区配筋较少的小偏心受压构件,类似于受弯构件。

5、 小偏心受压:小偏心受压和受拉区配筋较多的大偏心受压构件,类似于中心受压构件。

6、受剪:当箍筋太密时发生斜压破坏,沿梁端腹部出现大于45°方向的斜裂缝;当箍筋适当时发生剪压破坏,沿梁端中下部出现约45°方向相互平行的斜裂缝。

7、 受扭:构件一侧腹部先出现多条约45°方向斜裂缝,并向相邻面以螺旋方向展开。

8、 受冲切:沿柱头板内四侧发生约45°方向斜面拉裂,形成冲切面。

9、局部受压:在局部受压区出现与压力方向大致平行的多条短裂缝。

二、 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

混凝土具有热胀冷缩性质,当外部环境或结构内部温度发生变化,混凝土将发生变形,若变形遭到约束,则在结构内将产生应力,当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即产生温度裂缝。在某些大跨径梁中,温度应力可以达到甚至超出活载应力。温度裂缝区别其它裂缝最主要特征是将随温度变化而扩张或合拢。引起温度变化主要因素有:水化热

出现在施工过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之后由于水泥水化放热,致使内部温度很高,内外温差太大,致使表面出现裂缝。

施工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尽量选择水化热低的水泥品种(矿渣水泥),*水泥单位用量(使用减水剂),减少骨料入模温度(冰水搅拌),降低内外温差(通过表面保温),并缓慢降温,必要时可采用循环冷却系统(预埋)进行内部散热,或采用薄层连续浇筑以加快散热。

2、蒸汽养护或冬季施工时施工措施不当,混凝土骤冷骤热,内外温度不均,易出现裂缝。

3、年温差

一年中四季温度不断变化,但变化相对缓慢,我国年温差一般以一月和七月月平均温度的作为变化幅度。考虑到混凝土的蠕变特性,年温差内力计算时混凝土弹性模量应考虑折减。

4、日照

屋面、墙面受太阳曝晒后,温度明显高于其它部位,温度梯度呈非线形分布。由于受到自身约束作用,导致局部拉应力较大,出现裂缝。日照和下述骤然降温是导致结构温度裂缝的最常见原因。

5、骤然降温

突降大雨、冷空气侵袭、日落等可导致结构外表面温度突然下降,但因内部温度变化相对较慢而产生温度梯度。日照和骤然降温内力计算时可采用设计规范或参考实际资料进行,混凝土弹性模量不考虑折减。

6、钢制预埋件与钢筋或其它钢制件联结时,若焊接措施不当,铁件附近混凝土容易烧伤开裂。采用电热张拉法张拉预应力构件时,预应力钢材温度可升高至350℃,混凝土构件也容易开裂。

试验研究表明,由火灾等原因引起高温烧伤的混凝土强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降低,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力随之下降,混凝土温度达到300℃后抗拉强度下降50%,抗压强度下降60%,光圆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力下降80%;由于受热,混凝土体内游离水大量蒸发也可产生急剧收缩。

三、 收缩引起的裂缝

在实际工程中,混凝土因收缩所引起的裂缝是最常见的。在混凝土收缩种类中,塑性收缩和干缩是发生混凝土体积变形的主要原因,另外还有自生收缩和碳化收缩。

1、塑性收缩

发生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浇筑后4~5小时左右,此时水泥水化反应激烈,分子链逐渐形成,出现泌水和水分急剧蒸发,混凝土失水收缩,同时骨料因自重下沉,因此时混凝土尚未硬化,称为塑性收缩。

塑性收缩所产生量级很e799bee5baa6e58685e5aeb931333363373035大,可达1%左右。在骨料下沉过程中若受到钢筋阻挡,便形成沿钢筋方向的裂缝。在构件竖向变截面处如T梁、箱梁腹板与顶底板交接处,因硬化前沉实不均匀将发生表面的顺腹板方向裂缝。

为减小混凝土塑性收缩,施工时应控制水灰比,避免过长时间的搅拌,下料不宜太快,振捣要密实,竖向变截面处宜分层浇筑。

2、干缩

混凝土结硬以后,随着表层水分逐步蒸发,湿度逐步降低,混凝土体积减小,称为干缩(缩水收缩)。因混凝土表层水分损失快,内部损失慢,因此产生表面收缩大、内部收缩小的不均匀收缩,表面收缩变形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致使表面混凝土承受拉力,当表面混凝土承受拉力超过其抗拉强度时,便产生收缩裂缝。混凝土硬化后收缩主要就是干缩。如配筋率较大的构件(超过3%),钢筋对混凝土收缩的约束比较明显,混凝土表面容易出现龟裂裂纹。

3、自生收缩

自生收缩是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水泥与水发生水化反应,这种收缩与外界湿度无关,且可以是正的(即收缩,如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凝土),也可以是负的(即膨胀,如掺膨胀剂的膨胀水泥混凝土)。

4、碳化收缩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水泥的水化物发生化学反应引起的收缩变形。碳化收缩只有在湿度50%左右才能发生,且随二氧化碳的浓度的增加而加快。碳化收缩一般不做计算。

混凝土收缩裂缝的特点是大部分属表面裂缝,裂缝宽度较细,且纵横交错,成龟裂状,形状没有任何规律。

但收缩值累积过大,也会造成混凝土的贯通裂缝(断板)。例如:大面积水泥混凝土楼地面,如果不及时切割伸缩缝,必然断板。

研究表明,影响混凝土收缩裂缝的主要因素有:

① 水泥品种、标号及用量

矿渣水泥、快硬水泥、低热水泥混凝土收缩性较高,普通水泥、火山灰水泥、矾土水泥混凝土收缩性较低。另外水泥标号越低、单位体积用量越大、磨细度越大,则混凝土收缩越大,且发生收缩时间越长。例如,为了提高混凝土的强度,施工时经常采用强行增加水泥用量的做法,结果收缩应力明显加大。

② 骨料品种

骨料中石英、石灰岩、白云岩、花岗岩、长石等吸水率较小、收缩性较低;而砂岩、板岩、角闪岩等吸水率较大、收缩性较高。另外骨料粒径大收缩小,含水量大收缩越大。

③水灰比 用水量越大,水灰比越高,混凝土收缩越大。

④外掺剂 外掺剂保水性越好,则混凝土收缩越小。

⑤外掺料 外掺料的细度越高,混凝土收缩越大。外掺料的掺量越大,混凝土收缩越大。一般商品(泵送)混凝土都含有较大掺量(15%~30%)的粉煤灰,混凝土收缩较大,所以采用商品(泵送)混凝土的工程比较容易开裂。

⑥养护方法

良好的养护可加速混凝土的水化反应,获得较高的混凝土强度。养护时保持湿度越高、气温越低、养护时间越长,则混凝土收缩越小。蒸汽养护方式比自然养护方式混凝土收缩要小。

⑦外界环境

大气中湿度小、空气干燥、温度高、风速大,则混凝土水分蒸发快,混凝土收缩越快。

⑧振捣方式及时间

机械振捣方式比手工捣固方式混凝土收缩性要小。振捣时间应根据机械性能决定,一般以5~15s/次为宜。时间太短,振捣不密实,形成混凝土强度不足或不均匀;时间太长,造成分层,粗骨料沉入底层,细骨料留在上层,强度不均匀,上层易发生收缩裂缝。

对于温度和收缩引起的裂缝,增配构造钢筋可明显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尤其是薄壁结构(壁厚20~60cm)。构造上配筋宜优先采用小直径钢筋(φ8~φ14)、小间距布置(@10~@15cm),全截面构造配筋率不宜低于0.3%,一般可采用0.3%~0.5%。

混凝土路面裂缝的处理方法?

1、交通管制:根据施工需要进行交通管制。标识:根据需要修补e799bee5baa6e78988e69d8331333365633932的需要标识修补区域。

2、清理:先将鼓起、脱皮、裂缝等部位的松动部分剔掉, 对低于1mm的部位、过于平整的部位和有油污的部位要进行拉毛处理。

拉毛方法采用专业拉毛设备(铣刨机)或人工用尖锤敲击均可(根据实际情况也可直接用高压水*直接冲刷清理)扩缝:将水泥混凝土路面上的裂缝用手提切割机沿裂缝两侧各1--2cm进行扩缝,切割深度5cm。

3、清理/冲刷:将底面的浮土等杂物用水清扫干净,用高压水*彻底冲刷干净地面,冲刷时应将泥浆冲出作业面并防止回流。

(路面上的起壳,起皮的碎石等必须彻底清理干净)。湿润:用水洗刷干净后,应将水保留在作业面一段时间(至少2小时),将作业面充分润透,直到不再渗水为止。

4、加水:将裂缝修补材料与水混合搅拌,加水量在14%--15%时效果最佳,但根据修补部位不同,对稀释度不同要求时可调整加水量,但加水量必须控制在15%--16%之间,不许泌水。

搅拌:用立式搅拌机或电钻搅拌时须充分搅拌均匀,观察无干粉球和气泡,如果仍有干粉球和气泡,可静止一分钟后再搅拌,搅拌时间在5分钟左右为宜。

但也不宜时间过长,防止在搅拌桶内凝固。注意控制好水灰比,搅拌好的修补料不得泌水!

5、灌缝:用搅拌好的裂缝修补材料灌入冲洗干净的缝内。铺装:将搅拌好的裂缝修补料倒到需修补的操作面内,立即用刮尺赶平(注意:

修补前操作面内不能有明水),修补料操作时间控制在20分钟内(注意:初凝后不得二次收光;0℃以下不得施工),用大号的抹子辅助收光,铺装厚度控制在1cm,应比临近路面略高出1mm--2mm。

6、养护:修补完成终凝后,立即进行洒水并覆盖塑料薄膜进行养护。解除交通管制:温度在25℃以上时,两到三个小时即可开放交通,温度低时,可适当延长开放时间。

如果条件允许,尽量延长开放交通的时间也有助于材料性能的提高。

本文链接:https://www.miaodongku.com/shmz/p0onw6.html

Copyright © 2024. 秒懂库 All right reserved. 黑ICP备20202358号-2

文字美图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